几天后,瞭望兵喊道:“狗障头”。
“什么头?”站在船舷的贺公子没反映过来,看着陈逸杰。
“哈哈,是狗障头,就是说这里有很多礁滩,连狗进去也撞头。”赖广兴笑着说。
“哦,狗障头。”那就对了,1983年**公布这里以“九章群礁”为标准名称。一面想着一面把单筒望远镜转过去看。
再绕过几个礁盘,到达西北边缘的景宏岛。景宏岛的名称,是后世取自随同郑和下西洋的副使王景宏。岛形呈椭圆形。最高点海拔3。6米,是九章群礁中唯一高于海平面的岛屿。全岛的总面积约0。08平方公里,是南沙群岛中的第七大岛屿。
以北17海浬,中国渔民称之为“南乙”或“南密”,岛西侧礁盘宽约1850米,其它部分宽度皆在600米以内。岛上林木茂密,有淡水井,但水质欠佳,不宜饮用。退潮时出露满布的白色珊瑚沙。岛东西两侧有水道可以进出郑和环礁中之泻湖。其对岸是太平岛。到1947年为了纪念1946年派往接收南沙群岛的中业舰副舰长杨鸿庥,中国公布名称为鸿庥岛。
再往北就到了铁沙礁,也就是后世的“郑和群礁”。铁沙礁的西北礁,中国渔民称为“黄山马”,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渔民路经南海或在南海捕鱼歇息的地方,从古至今在航海纪录中都会标出这个岛屿,英国探测船据此译为“ItuAba”,载入18世纪海图中。位居南海西侧航道的东边,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1945年,这座岛屿由中国太平舰自日本军队接收并竖立主权碑石,宣示主权,因而以此舰来命名——太平岛。另从前传统的渔民都称呼这座岛屿为“黄山马峙”,“峙”是“耸立”的意思。
后世的中文以外的航海地图均称太平岛为伊图阿巴“ItuAbaIsland”,而“伊图阿巴”是马来语“那是什么”的意思。**就是**,还“那是什么”?黄山马都不知道!?
黄山马峙,也就是太平岛,呈菱形,露出水面2.4米的礁石,西南——东北有1400米长,400米宽,面积0.43平方公里。因为受限于是礁盘地形,水深过浅,大船无法靠岸,需停泊外海约1.2海里,转由接驳船运送。幸亏现在算风平浪静,否则风浪大时危险性及困难度极高。
岛上覆盖着各种高大茂密的热带植被,如椰子林,木瓜树,香蕉树等等。太平岛东西狭长,地势低平,土质良好,而且也是南沙群岛中唯一存在淡水资源的岛,再加上几乎没有台风侵袭,相当适合种植。岛上的地下水位高,但水质含氯盐,虽然有数口水井,然而除了东部水质尚可接受外,其余均不适合饮用。
黄山马峙位于南沙群岛西北部,堪称“南海心脏”,距西沙群岛约400海里,距台—湾860海里,距离菲律宾苏比克湾约440海里,距马六甲海峡东口的新加坡仅540海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怎么样?把这里定做咱的都城,怎么样?”
“哈哈……好地方,不过不是都城,是都岛吧?”
“都岛就都岛。哎,那边……”郑老大指着东面,“同属于铁沙礁,那边还有一个小岛往东约二十五、六里,叫沙岛。”
哦,是了,后世叫敦谦沙洲的。呈长椭圆形的沙岛,长约400米,宽约200米。“离这里很近,应该把它做为一个屏障。”
郑老大在图上指着,“你看啊,南密、黄山马、沙岛这三个小岛就算是核心地带了,南北方向稍远一点还有几个小岛,南面的“第三峙”、北面的“铁峙”和东北方向的“红草峙”。”
北面最近的是“第三峙”。因渔民到南沙捕捞以此岛为“第三站”,所以叫“第三峙”——后世叫南钥岛。海拔1.8米,高度只有中业岛的五分之一,是南沙群岛中最低的小岛。1994年,中菲海军在南钥岛海域有场小规模的冲突,其结果菲2艘炮艇被击沉,数名士兵死亡。岛上的一些建筑被摧毁,包括一个瞭望塔,此后,菲放弃了该岛。
小礁盘也呈圆形,直径约1.2公里。岛缘沙滩有200—500米,小岛有沙堤围绕,高6米,中为洼地。岛上灌木茂密,高3—4米,鸟粪覆盖,中部有椰子林,水井及房屋,有小庙一座,大约是清代道光年间所建。但是由于本岛沙堤小,淡水存储量不大,故缺乏淡水。
这里长期据守,眼下看不太容易。但是作为黄山马和北面铁峙之间的中继站,还是可以的。
再远点就是“铁峙”——后来的中业岛,“中业”一名系为纪念1946年国民党海军接收南沙群岛主权的军舰“中业号”而命名。自1971年起被菲律宾占领,是菲律宾侵占南沙群岛的指挥中心。
岛子位于群礁中部,扼铁峙水道之西,是南沙群岛第二大岛。岛呈三角形,长800米,宽500米,高出水面3.3米。四周有沙堤包围着,沙堤高约5米,宽达60米。岛上有茂密的丛林,灌木高达3、4米,还有棕榈树等植被。岛上中部有鸟粪层,土质好,中国渔民常住岛生产,种植椰子、木瓜、番薯、和苋菜等,盖茅屋居住。西部还有中国渔民修筑的小庙。岛西岸有大水井一口,水质好,可饮用,西北有高达18米的椰子林。
“铁峙这里可以常年驻扎。饮水蔬菜都没问题。铁峙往东百里,黄山马东北,有一个岛,叫红草峙。”郑老大说道。
“这个岛上林木也很茂密,珊瑚礁盘里面盛产海参,那里的方参为最棒了,有时间去一趟?”
“好呀!”贺公子笑着说道。后世因1905年西方“西月号”轮船在此岛附近触礁沉没而命名“西月岛”。
“红草峙周围海域是良好的渔场,渔民驻岛种植椰子树,建造神庙。西南端有一口饮水井,但水质不甚佳。由于沙堤广大,淡水层厚,泉源也多,挖沙2尺,可得淡水。但受鸟粪污染,不能喝。以后挖深点再试试。岛上灌木、红树和椰树多极了。满潮时岛屿的东面和南面部分会被海水淹没。哎,对了,每年海龟都会在岛上产卵,也想尝尝?哈哈……”
“铁峙、红草峙,应该就是北方屏障了。这两个地方都可以派兵据守。铁峙再往北几十里还有两个小岛不能不利用。”
中国渔民称“奈罗下峙”或“奈罗峙仔”。岛形呈椭圆。最高点海拔3.9米,是南沙群岛的第六大岛屿,群岛中海拔最高。岛上有两口水井,水有涩味,勉强可饮用,有常住的中国渔民开垦。
直到1946年,海南岛仍每年派船运送粮食,并取回水产。1947年公布名称为南子礁。
北子礁又叫北子岛,是南沙群岛最北部的岛屿。是中国渔民到南沙捕捞的第一站,岛呈长椭圆形。长800米,宽200多米。岛上最高处12.5米。面积0.14平方公里,为南沙群岛第五大岛。岛的四周,有宽约300—500米的白色珊瑚沙带环绕。西北草海桐等灌木丛生,间有乔木,中部和南部为草地。岛中部有泉,岛上土壤肥沃。除中部和南部外,全岛大部为绿色的草海桐灌木树被覆。中国渔民在在岛上掘水井,建房屋,种植椰子、番薯、高粱和小米,捕捞公螺、龙虾、砗磲、黑尼参,拾取鸟蛋。
南子岛、北子岛互为犄角,地理位置又十分重要,郑、贺二人决定就把这里设立第一道北方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