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秋,豫陕边,李自成与孙传庭的战事已经到了最为紧张的时刻,双方你来我往的争夺豫陕两省的通道已经持续了几个月,都是精疲力竭。李自成也明白,这一战怕是自己跟大明朝廷最后的决定性一战了,因此不肯放松,前前后后损失了几万人,硬是抓住不放。
孙传庭这边更是岌岌可危,他本来就兵少,靠着自己的几万嫡系部队死撑。朝廷派来的援军死的死,逃的逃,有的不听指挥,整个前线明军能打仗的就剩这数万人了,而李自成方面却是援兵不断,此消彼长之下,失败只是时间问题了。
前期朱浩来信,劝他撤离陕西,到开封与自己汇合。孙传庭知道女婿的意思,打算让他放弃朝廷,但多年来的忠君思想使他不甘失败,固守陕边,面对李自成十几万大军和源源不断的援军,此时他手里仅剩三万兵马,一边继续跟其对抗,一边等待朝廷援军。但这年九月发生的一见大事让他的希望彻底破灭。
崇祯十五年九月下旬,在关外休养生息半年多的清廷再次发兵攻打明朝,此次清军以老将阿巴泰为统帅,精选大军八万,其中一万精锐留驻山海关下,监视吴三桂。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向朝廷发来紧急军报,清军在进攻山海关未果后,绕道北上,打算从北长城按老路重新入寇中原。
消息传到北京后,朝廷顿时一片混乱,崇祯皇帝一面集中力量,加强北京防卫,一面传檄各地,起兵勤王。
消息传到徐州,已经是十几天之后的事情了。朱浩拿着战报琢磨,以清军的推进速度,此时怕是已经打到北京城了,接着便会往南劫掠。
这是大好时机,对付李自成朱浩不肯出力,但对清军没什么可说的,就一个字,打!
他马上召集团级以上将领开会,商讨对策。除张煌言外,其余高级将领在收到命令的第一时间纷纷由各地赶回。
“各位,这是最新的情报,你们可以听听。”朱浩拿着一份情报念道。
情报显示,此次入寇的清军由老将阿巴泰统帅,共计七万,其中八旗兵三万,蒙古兵与汉军各两万。其中一万汉军手持清廷最新研制的新式隧发火铳,大约在迅雷铳的水平上。
朝廷已经在北京周围集结了六万多人,这已经是短时间内能召集到的最多兵力,为此将附近府县的兵力抽调一空。可以说,眼下整个北直隶除了北京没有一支像样的部队,这样的布防对于北直隶的百姓来说简直是灾难性的。十月初五,也就是十天前,清军已经突破长城天险,七天内便攻占了顺义、怀柔、昌平、遵化、通州等京师附近要塞,连败明军十余阵,歼敌万余。剩余五万明军全部龟缩到北京城里,全城戒严。
此时北京的城防力量相当客观,加上城池坚固,清军在进攻北京受阻后便绕过北京南下,攻略附近州县。
朱浩将情报合上后,凝声道:“这是目前我们掌握的最新情况。在这三天里,我估计清军已经推进到霸州、保定一带。整个北方没有什么像样的防守,估计不出半个月,清军便会进入山东地界,直接威胁济南和兖州,情况不容乐观,因此我们要先发制人,在清军之前拿下济南城。”
“王爷,我第六师已经训练完毕,全体换装。定国请求此次由我第六师担任主力,迎战清军!”李定国首先站起来大声道。
“我第三师也闲了许久,请王爷批准我们参战!”萧茂策也大声道。
“嗯,你们不用着急,此次我已有安排,以李定国第六师为主力,直达济南与清军对战,萧茂策第三师驻守兖州、济宁一线,应对清军来犯之敌。周达骑兵旅深入敌后,伺机而动,最大化歼灭敌之零散力量。其余各部暂时不变,听候军令!”朱浩宣布了军令。
动员令下达后,新军系统各单位立即忙碌起来,**紧张的完善战略部署,进军路线。后勤部则积极的调动粮草、弹药等后勤装备,大量的物资几天内就集中到了第六师的驻地济宁城。
李定国的第六师是新军中的主力,组建之初,朱浩就特意从各师抽调了大批的精锐老兵,因此第六师的战斗力位居新军各部之首,早在几个月前就全体换装战龙步枪和战龙火炮。
出征日期定在十月初八日,朱浩特意赶到济宁城,参加了第六师师部的誓师大会。各级官兵对他的到来也都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和战意。
誓师大会后,朱浩赶回徐州坐镇,李定国则统帅第六师的两万官兵启程北上,径直向济南而去。
一路无话,三天后大军行进至肥城地界。忽闻情报员传来消息,前方十里处有一大队身穿明军军服的败兵蜂拥而来,目的不知。李定国令部队原地休整,准备战斗,他则找到一处山坡,举起望远镜观察前面的动静。
只见一大群身穿明军服色的军队丢盔弃甲的正往南逃来,人数估摸在万人以上,规模不小。李定国注意到败兵阵中一面破损的旗帜随风飘摇,上书一个斗大的“刘”字。
李定国凝眉想了想,没想到有什么姓刘的明军将领。这时败兵的先锋已经发现了新军,连忙靠拢过来。
“前面的人听着,立即止步,呆在原地,若敢贸然冲撞我军,坚决消灭!”新军传令兵在明军败兵进入到新军的攻击范围后,拿着新研制的扩音器传达着李定国的命令。后面的新军士兵也纷纷举枪齐鸣,进行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