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传令兵办事很是迅速,不一会,战场上便到处充斥着后方大胜的消息。明军众将士当此苦苦支撑之时,突然有捷报传来,第一反应便是看到了胜利的希望,来不及辨别真伪,再加上军官们一阵鼓动,顿时一个个像是打了鸡血似的拼命反扑。
正在交战的清军士兵虽然占尽上风,实则战斗了许久也是人困马乏,虽然大部分人听不懂汉语,但见敌人一个个突然来了劲,猛然之间竟招架不迭,加上众多的汉军八旗兵听到败报情绪自然低落。双方强弱之势竟逐渐的被扭转过来,形成平局。
清军阵后的多尔衮也发现了这种战况,不禁吃了一惊,只是战场太乱,他又身处后方,也没弄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没一会一名满脸烟灰的阿济格部骑兵来报阿济格兵败,本人重伤的消息。这一下不啻于晴天霹雳,让多尔衮良久没缓过神来。阿济格虽然才能不如自己,又心向皇太极,但毕竟是自己的亲哥哥,又是带兵多年的骁将,对付明军后方的老弱残兵竟然惨败而归,实在令他难以接受。
看着眼前的战局,多尔衮沉吟良久,忽然眼中闪出狠辣的神色,对那小兵道:“你马上回去传我将令,命满八旗护送英郡王回大营,蒙古八旗都统忽而汗暂带本部兵马加汉八旗袭击孙传庭主力后阵,咱们两面夹击,以报此仇!”那小兵答应了一声,便跨上战马原路而回。
正面战场的形势已成拉锯战,明军凭着一股子士气硬顶,清军则是靠着严酷的军纪和久经战场的战斗力支持,双方其实都已到了体力崩溃的边缘。
清军多尔衮这里还有一万五千人的预备队,孙传庭那里则预留了二万人,双方仍然实力相当。多尔衮也知道阿济格新败之兵,并不会对孙传庭的中军造成致命打击,但多一份胜算总是好的,若是就此撤军,便坐实了战败的罪名,皇太极不会放过自己。
不出多尔衮之所料,新败的阿济格部失去了统领,已是群龙无首,这部万余人的残军蒙汉兵力对半分,双方将领都看不起对方,忽而汗虽是蒙古贵族,但一来并不是名正言顺的三军之主,二来也是有勇无谋之辈,一向对战力不强,会耍心眼的汉军士兵颇为不屑。而汉军统领李玉珍对这个只会打打杀杀的莽汉也是瞧不上眼,并不服气。
忽而汗带着残兵正好经过松山主战场之侧,接到了多尔衮的将令,立即大手一挥,令全军改变方向,朝着孙传庭明军后阵便奔了去,丝毫不给李玉珍说话的机会。李玉珍本是原后金汉臣李永芳的侄子,平时自视颇高,除了满人主子外,瞧得上眼的也没几个,见忽而汗丝毫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不禁怒火中烧,又不敢不尊将令,便打起了歪主意,秘密招来几个汉军心腹,传令手下让蒙古人打冲锋,充当炮灰。
忽而汗部还未接近明军,孙传庭已然收到消息,与李定国等人相视而笑。诸人在得知阿济格部突袭后方之后,已料到自己后背不妥,数日来调整部署,早已将后阵稳固,只等来人。
果不其然,忽而汗鲁莽之至,看见明军严阵以待,并没有考虑战术,只是按照以往的风格闷头冲锋,以为凭借自己蒙古人天生的勇士,杀你们这些汉人还不是砍瓜切菜?
当然,回答忽而汗的不是明军惊恐的叫声,而是一排排的子弹,孙传庭在后阵部署了手持火枪的三千嫡系,这支亲军部队都是多年来随他征战的精锐,即便对阵满八旗,战斗力也仅仅是略逊一筹,对付闷头乱冲的忽而汗残兵不在话下。
无数蒙古骑兵倒在冲锋路上,忽而汗虽然鲁莽但不是傻子,也知道这么下去,即便冲进明军阵中,自己仅剩的这点兵力也是凶多吉少。但蒙古人的骄傲让他欲罢不能,仍然硬着头皮指挥部下猛冲。很快仅剩的三千骑兵一头钻进明军阵中,立即被无数人潮淹没,不见踪影。
跟在后面的李玉珍顾念着多尔衮的严酷军令,本想救援,但犹豫了一会,知道忽而汗是完了,自己再去也是无济于事。至于多尔衮那边,总有办法搪塞,呼哨一声,带着数千汉军绕远而逃。
驻扎在松山城外的皇太极近几日老是眼皮跳,似乎有什么坏事发生。虽然看不见城内的情况,但经过观察,洪承畴肯定在厉兵秣马,跃跃欲试,再加上旁边的吴三桂虎视眈眈。令他好几天没睡着。
唯恐夜长梦多,思索了几日的皇太极终于想出了一招计谋。他打听到吴三桂为人谨慎,更重要的是其人缺乏破釜沉舟的勇气,老是想要保存实力,不敢与自己决战,大可利用这一点,制造点混乱,让吴三桂不战而退。至于松山城嘛,哼哼,是到了动用底牌的时候了,皇太极眯着眼睛暗道。
吴三桂在营中也过的不自在,跟皇太极这只老狐狸面对面的僵持,非常别扭,老是害怕这老狐狸突然蹿出来咬自己一口,可不能把大好身躯交代在这里。因此派出很多探子,密布在清军大营附近探听消息。
这晚,一名探子来报,说是有重要军情报告总兵大人,吴三桂一怔,立即意识到正面战场发生了重大战事。这名探子是他所辖几名高级细作之一,善于化妆潜入敌营。前几日已成功随着运送粮草的部队混进了清军大营。今日打听到一个重大消息,特来禀告于他。
当下将这名探子招进来汇报情报。那探子也是一脸凝重,对着吴三桂耳语了一番,吴三桂则是脸色越来越难看。又问了几句,不一会那探子便告辞,退了出去。
吴三桂则在帐中走来走去,愁眉不展,似是有什么事难以下定决心。一个时辰后,终于站定,似是决心已下,便叫一个哨兵进来,吩咐传令各营各军立即收拾行装,待明日天一亮,全军拔营,后撤五十里。
此令一出,顿时有些群情耸动,有不明真相的将领前来问询,吴三桂便以上级军令为由打发过去。多数将领巴不得离清军越远越好,因此收拾起来分外有力。
次日,皇太极听闻明军拔营撤走,不禁哈哈大笑,对着手下诸人道:“朕不过略施小计,吴三桂果然上当,大患已除,松山定矣,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