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完了年后的一些琐事后,朱浩把王夫之找来,商议土地改革之事。
除军队外,土地和农民问题被朱浩列为本年度上半年的头等大事。徐淮三府的地界虽小,但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搞不好,便会引起大的波澜,因此要慎之又慎。
“而农啊,我看土地改革的事应该抓紧办了,你有什么主意?”
“关于土地的事,我们政务部也大体有了计划,是这样,兖州那边除了鲁王外,已经没有大股的反对力量,而且大部分的农民都已经分到无主的荒地,这些人只要缴纳百分之五的税粮即可拥有土地耕种权,因此北面的事不用操心,主要还是徐淮二府,这里没有什么战乱,土地集中,失地农民很多,不好安排!”王夫之虽然年轻有为,但碍于思想的局限性,暂时拿不出有效的改革措施。
“你把问题看得太浅了,非要在土地两个字上纠缠么?”朱浩提醒道。
“大帅的意思是?”
“如今,官办工场和私营工场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展了,需要大量的民工,你贴出告示,大量吸收失地农民,我不信他们凭着白花花的银子不来赚,此为其一;你再宣传一下,鼓励南方的人到兖州开荒,南方地少人多,只要给予好的政策,不愁他们不来,此为其二;其三,你拉拢部分开明地主,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主动者能得到大帅府和新军的各方面支持,以点带面,我就不信以咱们新军的强大实力还有人愿意跟我们对着干。”朱浩不以为意的道。
“大帅好主意!我立刻回去研究,只不过这些地主占着大量土地却分文不交,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王夫之听他一说立马开窍,但又想起一个问题。
“还是老办法,张榜告示,土地按实际所有者缴纳税粮,还是二十税一,他们能交不起?如果他们以土地不是他们的为由,那咱们就全部收回再行分配,另外禁止将这部分税粮转移到佃户身上。记住,该紧的要紧。现在不同以前了,如果有敢闹事的,就给我抓起来!”
“就怕他们说一套做一套,背后使坏。”王夫之还是有些担心。
“这个好说,你马上拟一个章程,在各地成立农会,由威信高有号召力的农民组成,先把这部分人控制起来,农会可以跟地主平等交涉,也可以直接向政务部报告各地的事情,不要怕,改革总会触动部分顽固派的利益,这种阵痛一定要挺过去,我们的原则就是支持我们的要保护,反对我们的要铲除!我估计半年内没有什么大的战事发生,我们要集中全力解决这个顽疾!”朱浩坚决的道。
几天后,大帅府的政务部出台了一系列的土地改革措施,总称《徐淮地区土地改革纲领》,里面内容非常详实,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和部分开明地主的权益,政策一出台,各方反应不一。
绝大多数的农民欢呼雀跃,少部分的开明人士立刻旗帜鲜明的选择了支持,一部分中间分子则选择了观望,另一部分平时逃漏税惯了的地主提出强烈反对,其中以鲁王朱以派为首反对最为强烈。
鲁王府占据了整个兖州土地的十分之一,是最大的地主,朱以派挑头下,南北方的顽固派地主联合起来,一方面连续派人到大帅府劝导请愿,一方面联合上书朝廷博取支持。
没想到上书到了朝廷便没了动静,这边的土改却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大量无地农民通过改革获得了土地,一部分观望的地主见朝廷迟迟没有动静被迫选择了合作,还有一些底子不白的人被翻出旧账,坐牢的坐牢,抄家的抄家,威慑之下,只剩少数势力大的顽固派仍在拼命坚持。
朱浩早料到这个局面,很早便派人到京城打点,还给崇祯帝送去五十万银子,说是徐州土改的额外收入,得了这些丰厚的礼物,鬼才懒得去阻止呢,反正朱浩就那么大的地方,由着他折腾吧。况且他也是好意,崇祯早就看着这些光吃不拉的人不顺眼了,现在朱浩替他出头更好,只是鲁王那里不好看。
等了三个月,朝廷的圣旨终于姗姗来迟,不过只是不痛不痒的批评了朱浩几句,顺便安慰了鲁王一番,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只有朱以派仍然不依不饶的继续上书,最后崇祯帝不厌其烦,下旨不许朱浩动鲁王的土地才算把这王爷抚平。
最大的头子不闹了,其他人还闹啥?没有军队,没有官府,财力上人家根本就看不上,怎么跟大帅府斗?于是一些有眼力的人开始悄悄活络起来,纷纷找关系跟大帅府重新搭线。
土地改革轰轰烈烈的开展后,各地的农会组织也纷纷建立,一开始农会便被朱浩打造成亦农亦兵的组织,各村设立村级农会,镇设立镇级农会,农会负责农民土地的改革和与地主的交涉事宜,并且兼管民兵事务,各地农会成员多是民兵。
土改的实施和农会的建立,使得农民的主人翁信念空前高涨,纷纷拿起武器加入民兵,捍卫得之不易的成果。农民的耕种积极性也大幅提高,朱浩又拨出巨款在各地兴修水利,派学校的专业人员到各地指导农作。
各种政策影响下,预计今年的粮食产量可增加两到三成,成为近几十年来的一个大丰收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