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幕大大刺激了人们的神经,有带头的就行,这是中国人的一贯心理。
先是一个、两个、三个稀稀拉拉的青壮上台拿刀乱砍,后来演变到男女老幼争先恐后的哭喊着往台上窜,推搡之中,还有好几个人被挤下台受了轻伤。要不是周围的士兵竭力维持,恐怕要出人命。
结果不言而喻,中国老百姓被彻底激怒的威力是可怕的,二十四名俘虏的尸体几乎被砍成肉酱,众人意犹未尽,许多人还将尸体上的碎肉带走,嚷着要回家熬汤喝,这让达到初衷的朱浩也不禁汗毛直竖!
这次公审的总体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不过中国人的老毛病一时半会还是改不了,这“托儿”还是大范围的遍布下去,便于带领群众,调动群众积极性,展开工作,后世革命时不就有很多地下工作队么。看来思想政治人才要多多发掘啊!
朱浩回到军中,立刻下令各部抽调一批平时学习好,头脑灵活,口才好的士兵组建政治工作处接受统一培训,待培训完成后,分配到各县领导群众工作。不过这教师嘛,暂时还得由自己辛苦担任,毕竟这个时代没有后世那样的人才。
出征以来已经一个月了,陈夕瑶带来的产业也都在徐州落地生根,徐州乃南北方交通要地,商业发达,若不是受到北方战乱影响,繁华程度不亚于江南之地,在朱浩得胜而归及陈夕瑶带来的巨大产业链刺激下,商业流通渐渐有了起色,现在就差一个整合的契机了。
在流水线作业发明后,军械室的火器生产速度大大提高,朱浩又将剩下的搜刮来的钱财全部投到军工生产中,现在的火枪生产每月能达到三千支,子弹十万发,各类火炮近百门,手榴弹一万颗。朱浩计划两年内扩军五万左右,三年内形成大的战斗力,至少保证徐淮地区的稳定。兵员虽然有的是,但不宜扩充过快,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徐州的铁矿已经开采,朱浩买断了其中最大的一条矿脉,因此材料不是问题。朱浩还打算开采煤矿炼铁,同时改进冶铁技术,炼出优质钢铁。想到这些,朱浩觉得人手真是太少了,但以目前自己的影响力,招不来高端人才,只能等等再说,先叫李东和杜启山他们搜罗懂技术的一般人才再说吧。
扬州的王克仁前些日子已经到了徐州投奔他,朱浩勉励了一番,认命他为情报处淮南负责人,让他跟杜启山学习一段日子,然后回去发展扬州等地的情报工作。
胡建业则抽空跑来一趟跟他汇报水师的筹备工作,士兵们都训练的差不多了,现在就差朝廷的文书和正式的战舰了,朱浩也有些头痛,让他先回去继续招募水手,自己会尽快拨付一批资金打造战船。
正当朱浩忙碌着整理各项工作时,北京来了消息,有传旨太监到达徐州。
崇祯帝的圣旨目标当然是朱浩,内容也无非是表扬一番,然后着他克日启程进京面圣。传旨的小太监笑眯眯的念完圣旨,朱浩也没太多惊讶,这次出了名,被皇帝召见是情理之中的事,倒是王寅祖等一干人羡慕不已,更觉得这朱将军前途无量。
朱浩不管他们的马屁,随手摸出一百两银票揣到小太监手中,道:“公公大老远而来辛苦了,这是路上的盘缠,请一定笑纳。”
“哎呦,将军您可折煞奴婢了!”小太监乐的双眼眯成一条缝,自然的将银票揣进怀中。
“公公客气了,这次小将入京人生地不熟,有些不懂的事还要劳烦公公指点呢。”朱浩笑道,他对这些太监谈不上好感但也没多大的厌恶,都是些可怜人,没必要整的苦大仇深的,而且这些人说不定就是皇帝的耳目,结交一下没什么坏处。
“将军客气了,有什么拿不定的就问奴婢,别的不敢说,京里的事奴婢还是知道一些的。”小太监拍着胸脯保证。
朱浩本想留小太监吃饭,那小太监以赶回去复命为由谢绝了。
小太监走后,朱浩立刻布置有关工作,这次不是打仗,柳如是不便跟去,朱浩将她留下处理一般的军务,陈夕瑶打理商业和对外,罗云曲主持军队日常训练,分工明确。自己只带李东、刘氏叔侄和一百亲卫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