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惹威风 > 第18章 第 18 章

第18章 第 18 章

第二卷 谁家少年足风流。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十年后,都城建康,春日。

建康城今日热闹非凡,城中百姓无论男女老少皆盛装列队,在路边准备酒浆花果。文武官员在太子萧统的带领下出城十里列阵等候,因为大梁的功臣,出使北地的鸿胪寺经撰洛宁风,经过三年时光,化不可能为可能,终于从北齐载誉归来了。

三年前东魏实际掌权者高欢病逝,他的儿子高洋废掉皇帝改换国号,将大魏变作大齐,史称北齐,他自己做了皇帝不说,还把父亲和长兄都追封为帝,彻底让高家天下代替了拓跋家的天下。

要说此事和南梁上下本无关系。大魏的政权已经在高欢手中执掌了二十多年,天下谁都知道他才是大魏的统治者,所差的只是个皇帝的名义而已。现在他的儿子撕破窗户纸自立为帝,每个人都觉得是理所应当,连大魏满朝臣子举国百姓皆没有人有任何异议,可见顺理成章,大梁最多派人出一份贺礼便是了。

但是别忘了,就在十年前,他们大梁的皇帝做过一件大大得罪了东魏的事情,那便是接纳了东魏的叛徒侯景,连带吃下了东魏七十万人口。当日举国上下皆维持忐忑难安,只怕高欢一怒之下率兵来犯。但是并没有人知道为什么,高欢却咽下了这口恶气,居然并没有追究,甚至连一封措辞严厉的国书都没发过来。

要知道高欢乃是当世枭雄,他的兵马是天下间最强的,南梁武帝萧衍虽然在早年也曾经有过辉煌的战绩,但比起高欢来还有很大的不足。南北政局原就不同,北地剽悍,必须要靠武力征服。南方却是权谋更起作用,武力只是辅助。若是双方动武起来,全盛时期的南梁也没有能力和北魏抗衡,如今皇帝年老之后,荒唐事一件接着一件的做,国家已经外强中干,军队也好财政也好,全都隐患重重,是个表面光鲜但一桶就会破的纸老虎,根本无法和在高欢强权统制二十多年、比之当时更加强大的大魏抗衡。可以说,如果高欢当时想追究,南梁一定吃不了兜着走,还好对方放了他们一马,大梁简直可以说是逃过了一劫,惊险之至。

这件事朝中大部分人都心知肚明,但嘴上肯定不说,反而一片阿谀,纷纷上表说是因为皇帝‘德被四方’使得外夷得到教化。或者是说由于皇帝威名赫赫,使得番邦不敢轻举妄动。又或者说是因为皇上高瞻远瞩,知道高欢北有柔然,西有西魏两大敌人环视,他比不敢南下发难……

这个理由看上去最合理,大梁八成打不过东魏,但是北边的柔然汗国和宇文泰的西魏不是吃素的,高欢若真派兵南下,很有可能自己就后院起火,所以他权衡之下,就吃了这个哑巴亏。即便是这样借了别人的威风,能看清形势敢在此刻下手,也说明皇帝萧衍当真不简单,所以一时间歌功颂德的声音打起,萧衍龙心大悦,群臣扬眉吐气,一片欣欣向荣,仿佛除却我大梁,天下其余诸国都不值一提,唯我大梁皇帝光耀万丈,宇内无敌一般。

只有侯景在心中淡淡一笑,他和高欢乃是总角之交,自幼一起长大,一起打的天下,虽说后来一桩桩一件件事情,让两人渐行渐远,最终决裂,但他带走的是自己封地里的人口,高欢当年许他列土封疆,世代不易,现在他地盘不要了,军权不要了,只带走自己封地的人口,高欢默认没有追究乃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若是他连这点气度都没有,就不可能从一个兵户变成一位帝王了。

然而就在谁都认为这件事早就过去了的时刻,北齐新皇帝高洋却突然发难,用一封及其强硬的国书通知大梁,速速将叛将侯景、连同当日南迁的百姓送回,并要求割地赔款道歉,否则就要挥师南下,灭了大梁。

他们认为这只是说说而已,然而高洋的脾气比他爹高欢大了很多,说打就真的打,完全不像朝中群臣料定的那般会顾及后院问题,风卷残云一般,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大梁北地便连失七城。而朝臣们一直期待的柔然和西魏竟然也没有趁着东魏兵力空虚的时候进犯,看来是指望不上了。

而当时才刚行了冠礼的洛宁风就是在这个时刻临危受命,在上至中书令、下至各部书吏的联名推荐之下,要去和北齐和谈的。

和任何一位使臣都不同,这位青年人用了整整三年时间,奔走于柔然、北齐、北周之间,无数次巧妙周旋,无数次化险为夷,无数次借力打力,最终不但让高洋吐回已经占领的七座城池无功而返,还让他左右掣肘,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无力南下,并且最为神奇的事,他竟然还能赢得柔然可汗、高洋和当时北周皇帝宇文觉一致称赞和好感,将他毫发无伤的送回南梁了。

这简直是奇迹!洛宁风在他国能和皇帝坐而论道,如今功成回国,太子率众臣出迎也就不算过分了。

夹道欢迎的百姓都在议论纷纷,他们是自发的,并不是官府组织,所以看上去很杂乱,闹闹哄哄的。但个个脸上喜气洋洋,也肯听从调配,将主街道让出来等待通过。官家也不愿让百姓扫了兴,派人维持秩序,将有点身份地位的人安排在前面,这些人毕竟斯文守礼一些,普通百姓放在人群后面,闹哄一点无妨,其余就由得百姓自发了。有一位皮货商人是从燕地而来,昨天才第一次到建康,今天便赶上了这个大热闹,他身价不菲,因此可以站在最前面那一群人当中,但他自己不明白自己站这儿准备迎接的这位大人是什么人,夹在兴奋的人群中实在好奇,忍不住问了起来。

“请问,这个洛大人是什么人啊?怎么会这般大的名气?”

无数人一起看向他,大家都在兴头上,好几张嘴一起热情的回答他。

“洛大人你都不知道?那是我大梁第一才子啊!他的诗才倚马可待,辞赋字字珠玑,曾在曲水流觞诗会上以一人之力对其余全部才子不落下风,那是天纵之人啊!”

“辞赋算不了什么,洛公子应该说是大梁第一探案能人!他虽然没有大理寺或者刑部的官职,但是从他十六七岁起,有了疑难案件,大家都要去宣武候府求他帮忙想办法,若不是冷侯爷怕累着他的外孙,大概早就让他去大理寺做官了!咱们建康这些年这么太平,洛大人功不可没啊!”

“不光是你说的那些衙门,吏部、户部、工部,哪一位部堂大人不知道洛公子的名字?听说这些部堂的尚书大人都曾经说过,十分看好洛公子的才能,想让他为国效力!”

“这……户部、吏部、工部,大理寺……这也互不相关啊。”那个燕地商人有些将信将疑:“你们说的这位洛大人,难道是个全才不成?什么衙门的事情都能做?”

他怀疑的语气惹起了大家不满,一人道:“那是当然!天下虽大,像洛公子这样的人才也难得一遇!不过我们建康人杰地灵,几百年间孕育出了一个倒也不算稀奇。”言下之意就是你这个乡巴佬长见识了吧!

“确实难得!确实难得!”作为一个大商人,他是很识时务的,眼见群情崇拜热烈,他肯定不会在这个当口说这位万众偶像的坏话,免得成为众矢之的。

“那当然!要不是因为洛大人当时还未及弱冠之年!不成年就做官总有些说不过去,怎会得个白衣卿的称呼?你就说说吧,别人都是通过九品中鉴一层层筛选推荐,不知多少年才能得个上品的评价。即便有了上品的评价,那也要轮候不知道多少年才有机会做官,可是这洛公子到好,反过来了,大家等着他成年,好几个部堂的实缺随便他选,谁都想把他收归到自己的衙门里!都争红眼睛了!可惜洛公子本事虽然大,那年纪却也和别人一样要一岁一岁的长,诸位大人等的心急,便到宣武候家拉关系,听说啊,每年收谁的礼不收谁的礼都让冷侯爷愁的头发都白了不少!一心想着时间过的快点儿,好让这外孙早点定下来,省得麻烦!”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