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在村中的地位如何,取决于她的家族人口多寡、土地家财的多少、社会声誉的好坏等众多原因。木英嫁入于家时,带来了丰厚的嫁妆,又有她父亲留下的买卖店铺。嫁入于家后,丰厚的利润自然归了于家。于家的财力、声誉得到大大的提高。于家不仅成了清水湾的首富,而且也变成方圆几十里的大户。
自从治好了“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官长的肋伤,于家可以说名、利、权三丰收。找于友德看病的达官显贵日益增多。于家世代行医,恪守祖训,抱着“医者父母心”的态度对病人一视同仁,口碑极佳。政权更迭,又有官长推荐保举,于友德被推举为乡长,于五也当上了联防队队长,于家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
名、利、权三旺。这一切都是于五结婚后于家才得到的。虚实结合,木英成了使于五家兴旺的贵人。甚至有人认为清水湾这几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也是木英给带来的。木英在村人看来,她成了能够带来好运的有福之人。
趋吉避凶是普通人追求的目标,人们做事都会讲究一个吉利。比如结婚时,搀媳妇的妇人必须是儿女双全的“全合人”,寡妇、孕妇、没有儿子的绝户、作风不正的“**”都会被排斥在外,重要时刻和重要场面,她们都要回避,以免带来晦气,影响今后的运呈。
木英自从生下一双儿女后,在清水湾的人缘和社会地位更加日益高涨。以前村人只是羡慕甚至是嫉妒于家和木英,抱怨自家没有福气娶到这样的儿媳妇。后来村人想通一个道理,既然自家娶不到这样能旺家的“贵人”,沾沾别人的光总是好事。成了“贵人”的木英顺理成章变成了清水湾人娶媳妇时搀媳妇的最佳人选。喜好热闹,不耐寂寞,又见过世面的木英也乐此不疲。做事周到,待人热情,又不摆架子,她在村中的口碑越来越好。
“大侄媳妇,大清早的,干吗去?”围坐在大树下钉鞋底、做针线活的妇人们离老远就跟走过来的木英大着招呼。
“婶子、嫂子干活哪,我上西街老张家搀媳妇去。本来孩子小,离不开人,想不去。可人家老张两口子三翻五次上家里来请,实在不好驳人家的面子,只好答应了。”木英站着和大伙唠着嗑,她已经慢慢适应各种应付,与三姑六婆、婶子大妈打成一片,她喜欢这种热闹,喜欢大家的恭维夸奖。
“婶子、嫂子,你们忙。我得去张家了,不能耽误人家的正事。”说完就要向村西走去。
“侄媳妇,木英,等等婶子,我有事求你。”本家三婶扭着小脚一颠一颠从后边追赶过来,一边走一边高声叫住木英。
“三婶子,您慢点,别崴了脚。咱娘俩还有啥求不求的?有啥事您尽管吩咐!我一定照办就是了。”木英停下脚步提醒三婶子不要着急。
“侄媳妇,你老兄弟前几天下了通书,结婚定在了腊月二十三。到时候,搀媳妇的大事就交给你了。”三婶子双手不停的摩挲着胸口,等气喘匀了才张口说话。
“三婶子,按说您家的事就是我们家的事,不该打驳回。可是,人家村南刘家早就定了腊月二十三,我婆婆已经答应他们家了,您还是找别人帮忙吧。”木英为难地推辞说。
“侄媳妇,那可不行。我谁也不用,别人我凭信不住,就信服你,这差事非你不可。”三婶子除了口长气,接着说:“实在不行,你先去刘家帮忙,但不能在他们家吃饭。完事后,直接上我们家来,搀媳妇的差事就交给你了。回头我把结婚的时辰往后改动一下。”三婶子有点急,但她铁了心,一定要木英帮助搀新媳妇。
“三婶子,您跟我婆婆还有刘家都商量、商量吧!我咋办都行,只要大家都认可,我就没得说。”木英不好直接拒绝,留了活口。说完告别三婶子去了张家。
“小样,瞧把她能的。都不知姓啥了!一个大脚丫头有啥了不起的,没有她,清水湾还不娶媳妇了。”三婶子的大儿媳妇讨好地对三婶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