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八年(1929年),陈宝荣好不容易熬到毕业,终于可以回国,归湖南老家,见过父亲之后,便匆匆赶来南京。“莫氏典当行”,陈宝荣每条街道挨个走访打听,终于来到它面前。
白云缥缈而过,留下背后苍蔚的天空。这条街道上屋宇连绵,层楼叠榭,这样热闹非凡有人间烟火气的地方,竟然就是莫先生的家乡。他早听说南京的繁华,却从未到过这里,站在明媚的晴空下,陈宝荣不敢再上前一步。
明少福见一个相貌清秀的小伙子站在门前已久,便走出去,询问来由。听说这位长者是“莫氏典当行”的管家,陈宝荣怯生生说道:“我找莫鹤秋先生。”
明少福将陈宝荣引到典当行里屋,莫鹤秋见到陈宝荣,又惊又喜,没想到他真的会来南京寻找自己。莫鹤秋当天便将陈宝荣带回府中,白穆清热情的出门相迎,莫鹤秋隆重介绍道:“这位是内子白穆清。”
陈宝荣第一眼见到白穆清,便挪不开视线,夫人似绿竹猗猗,似霞明玉映。
陈宝荣恭敬低头:“莫夫人好,我是陈宝荣。”
陈宝荣的目光几乎离不开白穆清,心中暗自感喟,不愧是莫先生的夫人。
在莫府安顿下来,陈宝荣想在典当行里谋个差事做,帮明叔打下手,但是莫鹤秋不同意:“你是日本庆应大学毕业,留在典当行里实在是大材小用。”陈宝荣庆应大学法学部的政治科毕业,于是经莫鹤秋介绍,陈宝荣进入国民政府外交部工作,住在莫府。
白穆清与陈宝荣相差十四岁,莫鹤秋去年归国以后,便将东京与陈宝荣相依生活的经历告诉白穆清。所以白穆清将陈宝荣当成自家亲人看待,十分照顾。
在南京居住下来,又在国民政府任职,陈宝荣以为自己便能够一直这样陪在莫先生左右。民国二十年(1931年)十一月,国民政府外交部下达调令,陈宝荣不得已惜别莫鹤秋,踏上去往北平的列车。
陈宝荣虽已离开南京,但每当年关,他便返回南京,与莫鹤秋一家人一起过年。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隆冬,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十二月二十七日,陈宝荣不顾一切回到南京。此时,昔日繁华的都城现已被炸成一片废墟,在中山门被毁的外墙上,陈宝荣遇到一位风中独坐的老人。老人浑浊的泪水掉在陈宝荣的手臂上:“别人都是往外跑,而你是往里跑……孩子,听我的话,别进去了……”
“我来找人。”陈宝荣已明白城内的状况,远比自己想象的还要糟糕,陈宝荣惜别老人,头也不回的走进城门。
房屋都已毁坏,陈宝荣循着踪迹,躲开日本人的视线,好不容易来到莫府,推门进去,看见活生生的莫鹤秋,眼泪差点流出来。
见到自己,陈宝荣没有等到如出发之前想象的那样,莫鹤秋是喜悦的。
莫鹤秋厉声责骂:“谁允许你擅自回南京的?”
“我……”
“你什么?南京整个城池都被毁坏,市民死伤无数,你闷着头往里闯,不要命了吗?”
白穆清在旁劝解道:“你这是干什么?宝荣冒死前来,就是担心你的安危。”
陈宝荣镇定说道:“我别无所求,有生之年,能再见莫先生一面,已是万幸。”
莫先生的责骂只增不减:“又忘了我说的话了吗?年纪轻轻,为何总是这么悲观,少年当慷慨激昂,壮志千里!即便这里化为一片废墟,活着的人还是要战斗,你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