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之信,写在一张素朴的笺纸上。字不如以往秀丽,越显得如水清逸。
“上官轶白:古人云居累卵之危,而图泰山之安。轶辅赵王甘州大捷后,竟累十卵成偶形。有志者事竟成,累卵也非危事。惜路途遥远,偶人不便运送。随军西出阳关,回望红日归处,知是长安。乃思皇上万岁,延祝皇后千秋。平城匆匆拜别,心知皇后未尽之言。轶为医者,中宫思之事,神必佑之。”
我不好开口之事,上官知道……。上官先生。我双手合掌,薄笺合在手里,重于千斤。不知道是神来佑我,还是神遣上官先生吉人佑我。我吸了口气,抬眼:“你可以说了吧。”
惠童跪下:“回皇后:昔日在赵王府,殿下元宵喜制灯谜。这是旧谜。我自然一听便知。惠童虽然在皇后身边伺候,但日夜惦记殿下安危。恳请皇后成全。”
阿宙要一个小孩子去西北,倒是辛苦惠童了。阿宙以前是个心血来潮的人,但这次,许是有事要让最心腹人去做。我非但要成全,而且也不能泄露,我正要对惠童说话,阿若拽着一个女孩:“皇后,她来了,快回话呀。”
女孩匍匐在地:“皇后,我家王妃好像就要生了……情况不妙。”
我腾得起身:“来人,快去报知罗夫人,兰若寺善静尼。本宫即刻幸魏王府。”
我和天寰因有意收养卢妃之子入宫教养,对她此次生产也最为重视,稳婆,大夫,寺庙念经,各类准备,一应俱全。
我的生辰就是在产妇的惨叫声,僧尼们越来越惶恐的祈祷声,左右侍女的抽泣声里,到了日暮。在这种场面里,我握着卢妃的手,她疼极了,将我手腕掐得青紫,但我还是不松手,一下下的抚摸她的乱发。她跟我差不多年龄,从来也不得罪人,就是对于她丈夫,也总是维护的。可是现在的她,好像变成一个疯狂的女人。我从未意识到我们这样年龄,还只是女该子,身体还是这般的脆弱。目睹她生育,给我印象之深,难以磨灭。看着卢妃,我好像看到了母亲,千千万万的女人在痛苦的挣扎。为什么有这样可怕的事?母亲从未对我说起过,她所描绘我的出生,是美妙诗意的。可我亲眼看到的,是活生生的人间地狱。无论如何的美丽语言,都改变不了事实。男女之间的鱼水之欢,竟会让这么惨酷的情景发生?
新生的男娃娃啼哭,满身是血,满床褥子都是他母亲的鲜血。卢妃眼神涣散,用尽最后的气力:“请皇后……皇上照顾孩子,让……让我六哥……好自为之。……将来,万一坏了事……求皇后保全长子……”
我忍不住落泪了:“我答应。”她的唇色变的如同白蜡,渐渐的,我手里的手僵冷了。
事先一点没有想到,我的生辰,成了别人的死日。我并没有觉得不祥,只是有种兔死狐悲。这个男孩,被我们收养于内宫。天寰曾说,卢氏全家信佛,我就给孩子取名叫迦叶。
有生有死,有好有坏。西北军攻击沙州敦煌,果然陷入苦战。西南却出现了一线曙光。
――――――――――――――――――――――――――――――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一:本章的小谜语是一个古代灯谜,出于《中国的谜语》一书。“云脚”等于“厶”,加上明月的一半“月”,就是“熊”字的上左部分了。“马蹄”等于“熊”字下面的“灬”。残花犹落,就是“熊”字的上右部分。云,月,花,马有趣的组成了一个“熊”字。
注释二:河西四州,都在今甘肃省,沙州(敦煌),肃州(张掖),凉州(武威),甘州(酒泉)。汉武帝时期,名将霍去病率领一万五千骑兵深入河西,将其并入汉版图,设立河西四郡。
注释三:本章所谈的“异域之人”出自《汉书》,“异域之人,一别长绝”,乃苏武和李陵的告别语。《汉书》作者的儿子班超年轻又到西域三十年,维护大汉在西域的统治。他老年回到长安时,因为长期关外生活,容貌变得很厉害。长安的孩子们管他叫“胡人”,日本小说家井上靖曾写过班超为主角的短篇小说,就叫《异域之人》。
=================================
早就说了谢绝补分。况且打分没有字,晋江也不计分。所以空分补分免了吧,作者心领了。版面上空分太多,文成了“水肿胖子”,有点难堪。其实读者点击看了高兴就得了呗。谢谢配合。我仔细的重温了一遍加精华的留言,到现在差不多有了一千条。这里面有许多人的智慧,幽默,绝大多数是精彩的。有些名字重复率很高。到第三季结束,再作粗略的统计。
依托南北朝时代的文,所有的文献参考资料,都侧重“士族问题”,这就是其“时代的烙印”,必然有局限性。我写唐代文,或者写明代文,也必然会加上那些时代的烙印。我读工科大学,靠看乱七八糟的书,自学点历史毛皮。所以网友们也不能对我杂谈太当真。老实说,你我都不可能知道自己的祖先在唐代之前处于什么地位。当今社会,人人平等。
=============================================================
附带:历史杂谈之“三公,六部,八座,录尚书事”
这个问题是第二季初网友提出的,当时我大概是写天寰让谢如雅到“户部”看看学习学习。
网友说“我记得那时候是没有户部的,六部尚书也是后来才有的”。
我为此特地去翻阅了官制书。南北朝时期,确实是没有户部的。但是六部却存在。
北魏孝文帝改革,将原来尚书省的二十多部,改成六部。
吏部,分为三曹。与后来的吏部基本相同。
殿中,分为四曹。后来工部和礼部的部分。
仪曹,分为六曹。后来工作和礼部的部分。
七兵,分为五曹。与后来的兵部基本相同。
都官,分为五曹。与后来的刑部基本相同。
度支,分为六曹。与后来的户部基本相同。
共六部。各部长官为“尚书”,各部主管每“曹”具体事务的官员,称为“郎中”。
北齐沿用北魏官制,小有变化,仪曹改成饲部,七兵改成五兵。这成为隋唐尚书制度的来源。
尚书省有长官尚书令,还有左右仆射。他们办公的地方为“都省”。
尚书的六部尚书,加上尚书令,仆,也就是俗称的“八座”。本文里夏初也提到过几次。
有朋友要问了:6+2+1=9,为啥算八个座位呢?
这只是通常的叫法,不过我发觉尚书省尚书令,左右仆射俱全的情况,在南北朝并不多见。
一般政务,就是最独断专行的君王,也必须知会“八座”。
通常,尚书省长官就是宰相。这些人,也相当于宰相集团。
三公,北朝是太傅,太尉,司空。南朝是司徒,太傅,太尉。具体名称,有时还有变化。北朝的三公,更有实权。虽然没有宰辅名义,但因为北朝盛行“公卿集议制”,三公之显赫,可以直接参与,并且能补充辖制宰相。三公的位置,在南北朝时期,大多授予皇族的人。得宠的皇子,皇弟,十来岁就可以当上太尉,太傅,不过在这个年龄,他们基本上难有所建树。
阿宙16岁当太尉,其实按照他的兄弟排行,以及皇帝抚养的关系,他为三公,毫不特别。
如果皇帝突然驾崩,或者朝代更替,或者别的一些情况,三公中的某位就会被授予“录尚书事”。录尚书事,统辖尚书省,高于宰相,在权力上甚至等于“准皇帝”。不过整个南北朝,能得到录尚书事的三公,屈指可数。
好像有个叫马基雅维利的人?他说过一句话“作为臣子,首要任务是保护自己”。当三公又录尚书事。要么自己识相,谦虚退让。(例如美男褚渊,从未真去“录过尚书事”一天。)要么就是准备篡位和夺权(例如萧道成,高演)。没有能力取皇帝而代之,又贪恋这个“出头”的危险位置,下场难免是悲惨的(譬如高肇)。隋唐吸取教训,废除录尚书事。不过隋唐被砍头的大臣,还是非常非常多的。可见富贵也是一种危险。
架空小说里俊男美女呼风唤雨的事情很多。实际上国家机器,不是几个人可以靠着意志运转的。什么事情都由皇帝,皇后来决定,根本是失策。隋文帝夫妇就是好例子。夏初,阿宙这样才开始接触最高权力机制的少年,现在若能主持(控制属于更高要求,免谈)八座,就是“万能男女”了。武则天第二次入宫蒙受专宠,到她以皇后身份参决朝政,花了七年,前提还是其丈夫卧病。而她参决朝政后,实权依然在宰相集团手中,武则天为最终掌握它,又花了将近十年。武则天的长篇小说,我小时候曾看过六个不同的版本(非网络文,全是图书馆内的书)。个人觉得,大多是感情描写精彩于政治。
嗯,这种文史介绍未免让读者枯燥。我以后说点浪漫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