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西路军·河西浴血(铁血独家全本) > 西渡黄河(11)

西渡黄河(11)

一大群衣着破旧的“老百姓”,冒着秋凉的河风,来到了虎豹口。他们隐蔽在河滩村落茂密的梨树丛中,不断地向河对岸眺望着,指手画脚地在议论。

红三十军代军长程世才戴着一顶破毡帽,穿着缀着补丁的蓝布对襟大褂,腰里系着一根旧麻绳,活像一个到处流浪的短工。

程世才是位燕颔虎颈的将领,曾是“铁拳头”红八十八师的师长。他和熊厚发组织实施了红四方面军第一次渡江作战——1935年3月强渡嘉陵江的战役。强渡任务交给红三十军。副军长程世才和师长熊厚发身背背篓,手拿镰刀,腰里别上旱烟锅子,化装成当地老乡的样子,几次到江边砍柴、割草,详细察看地形地貌、江水流速以及守军兵力部署等情况。战斗打响,红八十八师二六三团的两个营突袭成功,胜利登岸,全歼守军一个营,毙守军团长一名。全师迅速过江,一天之内向纵深推进70余里,歼敌一个旅。

**在《痛悼程世才同志》一文中说:“他出生于湖北省大悟县的一个贫农家庭,从小就过着饥寒交迫的苦难生活,形成了勤劳勇敢、坚忍不拔、反抗压迫、渴求光明的性格特点。1929年11月,中国**在鄂东北地区点燃了黄麻起义的革命火炬,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宣告成立。一批最早觉醒的农民群众,纷纷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向反动统治阶级猛烈冲击,走武装斗争的道路。世才就是其中的成员之一。”“在大别山区,在西征路上,在川陕根据地,在长征途中,在河西走廊,在风雪祁连山,我们同命运、共呼吸,带领部队浴血奋战,迭摧强敌,战胜重重风暴和苦难,经受过数不尽的血与火的考验,结下了披肝沥胆、生死与共的战斗情谊。”

程世才和红八十八师二六三团以及先锋连的指挥员,站在一块岩石上,隔着轻淡的河雾仔细眺望着对岸。滚滚黄河以它那一泻千里的气势,掀波涌浪,浩荡直下。巨大的漩涡急剧地转动,浊浪飞溅着暗红色的水沫。对岸的峭壁秃岭,重重叠叠,起伏连绵。从山麓到山顶,星星点点地矗立着国民党军的碉堡。马步青的骑兵三五成群,在裸露的田野上奔驰,飞扬起一溜溜黄尘。隔着河面,可以断断续续听到马的嘶鸣声。

“今晚在虎豹口强渡!”程世才用布满血丝的眼睛巡视了许久,最终下达了渡河命令。昨夜,二六三团在靖远县城以西30里的红嘴子强渡。船到中流,遇到浅滩,渡河未成。**、程世才当机立断,向徐、陈请示后,给二六三团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虎豹口离黄河古渡鹯阴口只隔两三里路。《三国志·魏志》记载,东汉后期,武威地区的卢水胡(匈奴的一支)兴兵犯汉,声势颇大,姑臧(今武威)告急。曹操命张既率兵数千人速渡黄河,增援武威。卢水胡得讯后,估计张既要从鹯阴口渡河,于是便在这里伏兵7000。张既探得这一消息,将计就计,佯从鹯阴口进兵,暗中却率兵从金城渡口过河,直抵武威,出奇制胜。不过红军这次是真从虎豹口渡河,另派一部兵力在上游的北湾对岸一带活动,造成在北湾渡河的假象。马步青部的前线总指挥马廷祥亲自带援兵赶到北湾坐镇。

1936年10月24日夜。缀着稀疏星光的深蓝色天幕,沉重地垂在靖远河谷。岸畔荒颓的村落里灯光俱熄,鸦雀不鸣,狺狺的犬吠声也消逝尽净。裸露的田野上,人影绰绰,步履匆匆,踩碎了夜的虚妄的宁静,呈现出异样而紧迫的气氛。黑乎乎的人流,像势不可挡的洪水,从远处黑沉沉的夜幕下流出来,越过起伏不平的旷野,穿过虎豹口陡岸的豁口,顺着低洼的河槽,曲曲折折,无声无息地延伸到了波浪漫卷的河边。“沙沙,沙沙……”人流踏着坎坷的沙石,发出一片嘈杂而低沉的响声。不过,几步之外,响声就被黄河的涛声掩盖,被呼啸的秋风吹得无影无踪。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