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秦淮南就在那一块的碎布料堆里面,麻溜的,捡满了四个大麻袋的零碎布料,又买了十几根松紧带。
而且,就这样一大堆的东西,满打满算,拢共加起来的成本价,也才一块钱!
虽然也有人江姐,没有跟秦淮南他多收的缘故。
但是更多的,还是因为,在厂里看来,这些碎布的成本价格,压根就几乎于没有。
这批碎布料,基本上都已经是过剩的。
对于国棉纺织厂本身而言,这批碎布料,本就是需要被处理掉的淘汰货。
这样一来,秦淮南以后如果还想沿着这个发展下去的话,至少在“库源”方面,不用愁了,简直就相当于源源不断。
只需要他的操作妥当,完全可以毫不费力的,就把这样一条“产业生物链”,给塑造起来。
只有真实了解过这个时代的人,才会清楚了解到,这个特殊时代的与众不同。
与后世商铺,网店,实体店里面直接购买一条龙服务所截然不同的是,这个时候,人们不讲究买现成的衣服。
一般来说,想要新衣服的话,基本上都是请裁缝做,或者到裁缝店去定做。
虽然商店里也有成衣,但似乎既不经济,款式颜色又不好。
裁缝,也是这个时代,不用领执照的个体户,可以到人家里去量尺寸,然后拿布料回家去做,做好再送来。
价钱公道,做工漂亮。
各大城市也有一些著名的裁缝店,有如照相馆,四处分布,给人以方便。
五六十年代,衣料多用平阳布、劳动布、斜纹、咔叽、灯芯绒、府绸。
这个时候的人们,也只有过年,才会有新衣裳。
一开始,都是直接拿布票去商店剪布,然后送到裁缝店里让师傅去做。
在商店的某个角落,有一个木头做成的高高的台子,是这个时候的“收银处”。
高台上面有许许多多的线,这些线连接到商店店堂里的各个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