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过去了,他终于睁开了眼睛。然后把这块晶体拿到旁边显微镜上面去。
直接电脑屏幕上显示一个在千倍显微镜下,看起来还是非常小的一个迷你机器人。
这个计划第1步已经完成,那么接下来就第2步计划。
立马命令这第1个机器人做缩小的自我控制。半个钟头过去之后。他收到信息已经完成自我复制并缩小1/10。
他再次拿起显微镜进行观看。这次1000倍的显微镜也只能看到一个轮廓。于是换一个万倍显微镜,再进行观看。
终于看到真正的模样了,然后试着操纵一下,运用至少没有一点迟滞的感觉。
“我这是成功了。”到现在他还真有点不敢相信。成不成功再试一下就知道了。
然后利用第2只再进行自我复制并缩小比例一万次。如果照这个速度复制下去的话,那么他的得复制一万次。
才能达到纳米级的机器人。其实他现在也并不一定需要纳米级的工艺。有微米级的都足够他用了。
所以他开始双线操作。一边命令第1只为你机器人进行无数次的自我复制。
以一变二,二变四,这样的循环只需要50次。就可以突破数亿。
而他们复制只需要半个小时,也就是说一天就可以完成五十数次的复制。想想就激动。
终于可以解放自己的双手和大脑了,剩下的就由智脑小梦进行控制操作了。这种流水化的东西智脑比人更适合。
做完这些之后,继续他的电池优化研究。与其说优化电池不如说优化充电器。
想想也不对,一个电池买回去前,只需要充满电,之后装到手机用到报废,那个电池的电也用不完。
以同样手机大小的电池来做例子。他这新型电池的电量足够,一部手机不间断的打电话使用三年。
而有人能一天24小时拿着手机不停的刷视频打电话吗?肯定是不行的,晚上还得睡觉吧,该上班了还得上班吧。
所以最喜欢玩手机的顶多一天也就玩2/3。那也是可以用个5年左右的时间。
请问,那么喜欢玩手机的人,一部手机能用5年吗?那么还要给他们配充电器干什么呢?
退一万步来说,到时候只需要在各个城市建立一个手机充电站就行了。
想通了,这些的林云彦简直有种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