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火炮在明代后期传入中原,不过很快就被京城工部的工匠仿制,所有类似设计的火炮都被中原统称为称红夷大炮,也称红衣大炮。
红夷大炮在设计上与当时明朝本土拥有的火炮相比,有很多优点,炮管长,管壁厚,口径大,整体形状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低的原理。
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
多数的红夷大炮长在3米左右,口径110-130毫米,重量在1吨以上。
明朝仿制并改进而成的铜铁复合红夷大炮在葡弗朗机裔东亚历史学家托尼奥·安德拉德所写的《火药时代》中被称为“十七世纪全世界最好的火炮之一”。
在东亚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只有有一个东西在中原的王朝火了,其他周边的国家就会开始疯狂跟风买进。
不过明朝的火炮都是买回来,仿制的更好后,自己使用,像交趾这些王国都是只买不造。
郑军的火炮都是红衣大炮,但是全军只有一百三十多门火炮。
这些火炮打了两刻钟,整整打光了郑军火药库存和石弹的三成,可是却没有换来明军的一点声音,郑冈当然要查个仔细。
不过等他们刚刚停炮,早就等好的明军南门守军就从洞里钻了出来。
他们躲避的洞穴,是朱伯沐告诉李道的“防空洞”,一米厚的土堆加一尺的木板,足够承受这个时代炮弹的打击了。
毕竟两军的距离不远,炮弹打到这里后,顶多也就能打穿城门,而打不穿这种山寨版防空洞了。
明军的虎蹲炮打郑军都是出营两里进攻,这样才打得到郑军,而郑军也不敢追击,因为明军还有铁骑没动。
郑军的火炮可不敢前移,一旦前移就会被明军的铁骑冲击,郑冈不敢冒这个险,所以停炮,见到明军营盘的确有明军后,也不敢推进火炮,只能让火炮继续进攻。
殊不知、明军只留了一个卫的五千六百人躲在防空洞里,其他人早就撤走了,郑冈打的完全就是一个寂寞~
“呵呵~明军士兵虽然精悍,不过轮起火炮,还是我们的火炮更好。”
不知道实情的郑冈夸赞了一下自家的火炮,然后就心安理得的下了帅台,让人继续炮击,同时让升龙府的人加紧制作火药和石弹。
“他也要让明军尝尝、被火炮轰炸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