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爆炸、踩踏……
(三)
闭上眼睛,庞国新仿佛感受到了那个战场上的情形。
漫山遍野的尸体,漫山遍野人的马的哀嚎声!
“这特么打的是什么仗啊!”一名三四十岁的土蛮部落壮年悲哀地嚎叫着,举着弯刀大声喊道:“别当缩头乌龟!有种的就出来,面对面的决一死战,像个男人似的!”
“砰!砰!砰!”
一连串的枪声响起,壮年摇摇晃晃地,不甘心地对着近在咫尺但是铺满尸体也攻不过去的明军阵地,轻蔑地啐了一口,然后软绵绵地瘫倒在地。
“看到没,三点一线!瞄着胸腹部位!”
五十多米之外,彭小文向刚刚开枪的几名士兵做着讲解。
除了无缝钢管和膛线技术引入,除了反步兵地雷,彭小文还做了战术上的调整。
反步兵地雷里面是钢珠,但是反骑兵地雷个头更大,部分地雷里面的钢珠是用四角钉来代替,充分封锁开阔地带,抑制骑兵速度。
但毕竟发射子弹的钢枪只是少量,更多火力仍然是发射“子铳”,所以必要的战术微调还是要搞一搞的。
为火枪部队提供远程输出辅助的,是一个十人弓兵班和一个十个人硬弩班,冲进50米之内的,由他们提供高密度射击。
三十人的远程火力两侧,各安排五个投弹手,突破到30米距离的敌军要做好承受手榴弹碎片的准备。
倘若敌人还能再往前冲还能突破的话,四五十名士兵集体掏出手铳先来一发齐射,然后火枪手们停止装填,从身后摸出一把三棱军刺套在枪管上,开始与敌人进行拼刺刀作战。
前提条件是,手铳齐射之后还有敌人能突破进来。
前提条件是,他们能够冲破阵地前面的铁丝网障碍物。
这种情况,理论上也不是没有可能发生,因为按照彭小文的要求,这套阵型每个三人组合之间的间歇是三米,每个班形成一个倒三角,并不想并排站立不留缝隙。
缝隙的作用,也是留给阵地后面不远处的刀盾兵和长枪兵组合的,就不做过多解释了,十人一组的鸳鸯阵,总共三组,上去协助拼刺刀的长枪兵。
弓手、弩手和投弹手则继续封锁30到50米区域之内涌上来的敌军。
所有射击必须保持低姿,所有士兵必须戴飞碟式铁盔穿背心式锁子甲,以防备敌军弓箭的伤害。
最关键的是,在这么一个阵型的正**,还设置了一个“机炮排”,30人编制,携带50毫米口径铜炮3具,铜炮管、铁支架、铁底座用螺栓连接方便拆卸,确保每个部件都不超过30斤方便步兵携带。
也还是黑火药发射,利用了二踢脚或者是飞雷炮的基本原理,底部药包抛射,战斗部分在密集阵型里爆炸!
一个机炮排、一个火枪排,一个弓弩排,一个近战排,再加强10个投弹手和10杆发射子弹的钢枪,这也就是一个加强连的配置。
连同从戚家军借过来的士兵,总共编制了5个连级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