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人生 > 第41章 第 41 章

第41章 第 41 章

郦道元:约470~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即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文学家。官御史中尉、关右大使。好学博览,遍采文献撰《水经注》一书。《水经》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专著,记录河流水道137条,郦道元注中增补1252条,注文计40卷,30万字,为原书20倍,阐述各水道源流及沿岸风土景物,并订正《水经》中廖误。文笔简洁生动,隽永传神,有较高文学价值。《水经注》与南朝宋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唐代李善的《文选注》合称中国典籍的三大名注。

贾思勰:齐郡益都即今山东省寿光南人,生卒年不详,北魏农学家。做过高阳郡太守,该高阳郡治一说在今河北高阳东,一说在今山东省临淄西北,到底哪一个是准确无误的?尚有待查证!他曾游历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后来回到家乡,经营农牧业并研究农牧业生产理论。他的专著《齐民要术》是中国北魏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名著之一。书中的“齐民”,意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产方法”。从该书的署名上知他曾任高阳太守。书约写成于6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时战乱频仍,民生凋敝,他从传统的农本思想出发,著书立说,介绍农业知识,以期富国安民。该书最初在民间辗转伟录,至北宋天圣年间才官刊颁发给劝农使者,以指导农业生产。以后官私传抄不绝,版本多至20余种,并广为其他农书、杂著援引。早在唐末时已传入日本,至今日本还藏有北宋最早刊印的残本。近代以来,世界上已有多种译本出版,并有不少研究此书的著作。

祖冲之:429~500年,南北朝时期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他推算出圆周率为3.1415926至3.1415927之间,即密率为355/113,约率为22/7,被后世称为“祖率”,密率比欧洲人早发现1000余年。在天文历法上,编制了《大明历》,这一回归年为365.24281418天,与近代科学测定的一天长度,差额不足50秒;在机械制造上,他制成用机械转动的日行百里的“千里船”和水碓磨,还改造了指南车。他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诸多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所撰《缀术》6卷,曾被唐朝国学定为数学课本。他还精通音乐,亦研究儒道典籍,著有《释论语》、《释孝经》、《易义》、《老子义》、《庄子义》及小说《论异记》等书,均失传。祖冲之是一位全面发展的、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古代科学家。

李春:隋代一位普通工匠,由于史书缺乏记载,他的生平、籍贯及生卒年月已无法得知。世人仅能根据唐代中书令张嘉贞为赵州桥所写的“铭文”中“赵州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知道是李春建造了这座有名的大石桥。他建造了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新局面,为中国桥梁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关于这赵州桥还有一段演义的美丽的传说:相传赵州桥是鲁班所造,这座大桥建成后,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倒骑着毛驴,带着柴荣,不知这柴荣是不是后周第二位皇帝世宗柴荣?也兴冲冲地去赶热闹。他们来到桥头,正巧碰上鲁班,于是他们便问道,这座大桥是否经得起他俩走?鲁班心想,实际上应该说是“脑想”,因为后来明代的李时珍指出“人的思维不在心而在脑”,好象有点不太习惯!因为说“心想”已是多年的定制,如若不改,这“心”应理解为“中心”的心,而不是“心脏”的心!鲁班“脑想”,这座桥骡马大车都能过,两个人算什么,于是就请他俩上桥。可谁知,张果老带着装有太阳、月亮的褡裢,柴荣推着载有“五岳名山” 的小车,所以他们上桥后,桥竟被压得摇晃起来。鲁班一见不好,急忙跳进水中,用手使劲撑住大桥东侧。因为鲁班使劲太大,大桥东拱圈便留下了他的手印;桥上也因此留下了驴蹄印、车道沟、柴荣跌倒时留下的一个膝盖印和张果老斗笠掉在桥上时打出的圆坑。当然这只不过是人们编造的一个神话故事,借以纪念古代的能工巧匠。

孙思邈:581~682年,华原即今陕西省耀县人,唐朝医学家。一生精研医学,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各30卷,论述各种疾病数百种,收集防治疾病方剂近万帖,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孙思邈所论下颌骨脱臼治疗原则与现代无异。他提倡用葱叶导尿,是导尿术的发明人之一。他还指出用动物甲状腺、海藻等含碘的药物防治夜盲病,用含维生素B的谷皮汤熬粥防治脚气病。他首先发现糖尿病患者小便味甜,做不诊断、鉴别病症的依据,并告诫不可为糖尿病患者施针行灸,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成效卓著。他对麻风病、结核病、霍乱、痢疾等传染病的论述也超过前人。他还强调“生命在于运动”,提出一整套老年保健操、居处、环境、食疗、药疗等保健方法。是不是还有“气疗”法、“心疗”法?他在药物学、针灸学上也有较大贡献。

一行大师:683~727年,俗姓张,名遂,魏州昌乐今河南省南乐人,唐朝天文学家、佛学家,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邹国公张公谨的曾孙。21岁出家为僧,先后在嵩山、天台山研究佛经和天文历算。曾翻译《大日经》等典籍,一度为密宗大师。玄宗开元五年717年应召到长安,后受命主持编修新历法,开元十五年727年编成《大衍历》。修历伊始着手新天文仪器的制造和天文观测。与梁令瓒制成黄道游仪、水运浑天仪。重测150多颗恒星的位置。在新历中应用二十八宿距度的新测值,改变长期袭用汉代旧值的状况。主持全国13个测点的天文测量,并根据太史监南宫说等人在河南4个测点间得出纬度相距1度,南北相差129.22千米的数据,同现代测量子午线一度的长112.2公里相比,虽然有较大误差,但这却是世界上第一次实测子午线长度记录。《大衍历》中描述太阳视运动的不均匀性,计算上创用不等间距的二次差内插法。还发明月亮位置和地理纬度不同而产生的视差对交食影响的近似计算公式。《大衍历》结构严谨、立法整齐,成为后世历法楷模。子午线第一次由他计算出来,比国外的阿拉伯天文学家最初实测子午线长度公元814年还早有90年。

颜真卿、褚遂良、欧阳询、柳公权、狄人杰

陆羽(字鸿渐,号东冈子、竟陵子、茶山御史,自称桑翁、桑苎翁。一名疾,字季疵。唐复州竟陵即今湖北天门人。性诙谐,闭门著书,不愿为官,一度为令官,与女诗人李季兰、僧皎然交厚。以嗜茶名于时,对茶道很有研究,旧时被称为“茶神”。肃宗时,隐居苕溪,写成《茶经》三卷。对茶的性状、品质、产地、种植、采制、烹饮、器具等皆有论述。《全唐文》存文5篇,《全唐诗》存诗2首。)

王勃(约650~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高宗李治、麟德年间初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他和卢照邻等皆企图改变当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的诗风,详见杨炯《王子安集序》。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亦有少数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但有些诗篇仍流于华艳。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其诗有《滕王阁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等。)

杨炯(650~693?,华阴今属山西人。十岁举神童。唐高宗李治、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官盈川令。为“初唐四杰”之一。擅长五律。其边塞诗气势较胜,但有些作品未能尽脱绮丽之风。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盈川集》。)

卢照邻(约636~695年后,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省涿县涿州镇人。曾任新都尉。后为风痹症所困,投颍水而死。为“被唐四杰”之一。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幽忧子集》。)

骆宾王(约626~684年后,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临海丞。后随扬州英国公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作《讨武照檄》,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说为僧。至今仍是一个不解之谜!与五勃等以诗文齐名,为“初唐四杰”之一。有《骆宾王文集》。)

贺知章(约659~约744年,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武后武周证圣年间进士,官至秘书监。后还乡为道士。好饮酒,与李白友善。“吴中四士”之一。其诗今存二十首,多祭神乐章和应制诗;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其诗有《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

陈子昂(661~702年,字伯玉,梓州谢洪今属四川人。少任侠。举光宅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转右拾遗。敢于陈述时弊。曾随武攸宜击契丹。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伯玉集》。)

张九龄(678~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擢进士后,累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为李林甫所谮,罢相。其《感遇诗》以格调刚健著称。有《曲江集》。)

王之涣(688~742年,字季淩,晋阳今属山西太原人,后徙绛州。官文安县尉。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以描写边疆风光著称。传世之作仅六首。诗有《登颧雀楼·白日依山近》、《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等。)

孟浩然(689~740年,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齐名,称为“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隐逸生活。有《孟浩然集》。)

王昌龄(?~约756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人。开元进士,授氾(泛、范)水尉,再迁江宁丞。晚年贬龙标尉。因世乱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王维(700?~761年,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为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诗有《山居秋暝》、《鸟鸣涧》、《终南山》、《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红豆》等。)

高适(702?~765年,字达夫,渤海蓨(条,这中国的汉字确实应该简化!该压缩!)今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客游河西,为哥舒翰书记。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边塞诗和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诗有《燕歌行》等。)

岑参(约715~770年,南阳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磅礴、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有《岑嘉州集》。诗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韦应物(737~约792年,京兆长安人。少年时以三卫郎事玄宗。后为滁州、江州、苏州刺史,故称韦江州或韦苏州。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语言简淡。有《韦苏州集》。)

孟郊(751~814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少时隐居嵩山。近五十岁才中进士,任溧阳县尉。与韩愈交谊颇深。其诗感伤自己的遭遇,多寒苦之音。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率,追求瘦硬。与贾岛齐名,江湖号称“诗囚”,而贾岛江湖文坛号称“诗奴”,有“郊寒岛瘦”之称。有《孟东野诗集》。其诗有《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游终南山》等。)

张籍(约766~约830年,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少时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乌江镇。唐德宗李适(念阔,直接就叫李阔算了!)贞元年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个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司业或张水部。其乐府诗颇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和王建齐名,世称“张王”。有《张司业集》。)

王建(约766~约830年,字仲初,颖川今河南省许昌人。出身微寒。唐代宗李豫大历年间进士。晚年为陕州司马,又从军塞上。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江湖号称“诗佛”。所作《宫词》一百首颇有名。有《王司马集》。)

张旭(公元711年前后在世。字伯高,吴郡今属江苏苏州人。曾为常熟尉、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工书,精通楷法,草书最为知名,相传往往在醉后呼喊狂走,然后落笔,时称“张颠”。所存诗六首,均为写景绝句,以境界幽深、构思精巧见长。而“草圣”是东汉敦煌酒泉人士张芝·张伯英;被称为“书圣”的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唐人颜真卿楷书的丰满阳刚,褚遂良书法的苗条秀丽,以及“张草张巅”张旭的龙飞凤舞。他们各具特色,功夫各有千秋!)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即今甘肃省秦安东,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即巴尔喀什湖湖南面的楚河流域,他即出生于此地。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即今四川省江油县青莲乡。二十五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唐玄宗唐明皇李隆基天宝年初供奉翰林,因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因李璘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赴临淮投军,中途病归;依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卒于当涂。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有《李太白集》。其诗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孟浩然》、《登金陵凤凰台》、《送友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沙丘城下寄杜甫》、《将进酒》、《赠汪伦》、《蜀道难》、《望庐山瀑布》、《静夜思》、《早发白帝城》、《梦游天姥吟留别》、《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等。)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寓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居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其人被称为“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有《杜工部集》。诗有《春夜喜雨》、《登慈恩寺塔》、《登岳阳楼》、《江南逢李龟年等》。)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二弟白行简,三弟白应文,其先辈太原人,后迁居下邽,今属陕西省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辑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以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终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岁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晚年居洛阳,与刘禹锡唱酬甚密,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存诗三十余首。其《花非花》奇丽缠绵,《长相思》平易流畅,《忆江南》清新明丽,皆为世人传诵。诗有《长恨歌》、《琵琶行》、《燕子楼》、《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洛阳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境内。唐德宗李阔贞元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集团,被贬郎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其诗通俗清新。《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元稹(779~831年,字微之,河南人。早年家贫。举贞元九年明经科、十九年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后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最后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与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世称“元白”。有《元氏长庆集》。)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即今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德宗李阔贞元年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文林高手,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解即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唐德宗李阔贞元年间进士,授校书郎,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因参加王叔文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皆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文林之中并称“韩柳”。其诗风格清峭。有《河东先生集》。)

李德裕(787~849年,字文饶,赵郡今河北省赵县人。朱僧孺、李宗闵执政时,因党争肥打击。武宗李炎当朝,拜太尉,封卫国公。当政六年,颇有政绩。唐宣宗李忱大中初年,朱党执政,贬潮州司马,继又贬崖州今广东琼山县南司户参军。卒于任所。著有《李文饶文集》,又作《会昌一品集》。《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李贺(790~816年,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被迫不得不应进士科考试。早岁即工诗,见知于韩愈、皇甫湜(念石),并和沈亚之友善,死时年仅二十七岁。后人称之为“诗鬼”,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江湖诗坛界齐名,都属于文林高手,类比于“武林高手”。其诗表现出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其作品情调阴郁低沉,语言过于雕琢。有《昌谷集》。)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佑孙。唐文宗李昂大(太)和年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中书舍人。后人称为“小杜”。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有《樊川文集》。其诗有《江南春》、《寄扬州韩绰判官》、《遣怀》等。)

温庭筠(约812~866年,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其诗辞藻华丽。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

李商隐(约813~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而不是越南首都河内人。唐文宗李昂开成年间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有《李义山诗集》。)

韦庄(约836~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唐昭宗李晔乾宁元年894年进士,后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在成都时,曾居杜甫草堂故址,故名其集曰《浣花集》。词与“温八叉”温庭筠诗林界齐名,称温、韦。然风格有别。韦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语言清丽。词存五十五首,在《花间集》、《尊前集》、《金奁集》中,今有王国维辑《浣花词》一卷。)

黄巢(?~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人。盐商出身。曾到长安应试未举。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领导农民起义,广明元年880年在长安建大齐国,登皇帝位,年号金统。金统五年884年战败自杀于山东泰安虎狼谷。《全唐诗》录其诗三首。)

韩偓(842~923?年,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进士,官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天复初,随昭宗奔凤翔,进兵部侍郎、翰林承旨。以后不附朱温被贬斥,南依闽王王审知而卒。其诗多写艳情,词藻华丽,有香奁体之称。后期诗风转变,不乏感时伤乱之作。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韩内翰别集》。)

鱼玄机(约844~约871年,字幼微,一字蕙兰,长安人。本为李亿妾,唐懿宗李凗咸通年间,出家于长安咸宜观为女道士。因杀侍婢被处死。有《鱼□□》。)

贯休(852~913年,僧人。本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唐昭宗李晔天复年间入蜀,蜀主王建赐号“禅月大师”,武功盖世,而且是文武双全。有诗名,部分作品能反映当时社会现实。有《禅月集》。)

李晔(867~904年,即唐昭宗。唐懿宗李漼第七子,初封寿王。公元889~904年在位。天佑元年904年迁都洛阳,被原黄巢部将朱温·朱全忠杀害!存诗四首。)

李存勖(885~926年,即后唐庄宗。小字亚子,李克用之长子。本姓朱耶,沙陀部人。公元923年灭梁称帝,建都洛阳,国号唐,史称后唐。同光四年926年以伶人郭从谦之变中流矢而死。好俳优,洞晓音律,能度曲。存词四首,在《尊前集》中。)

冯延巳(约903~960年,一名延嗣。字下正中,广陵今江苏省扬州人。南唐烈祖李升时为秘书郎,与李景游处。保大中,累官自中书侍郎拜平章事,出镇江西抚州。后再入相,罢为太子少傅。善作新词,思深辞丽,律均调新,多写男女离情别恨和士大夫的伤感落寞情怀。在五代词中,堪与温、韦分鼎三足。对北宋晏殊、欧阳修的词颇有影响。有《阳春集》传世。)

李璟(916~961年,南唐中主。本名景通,改名璟。字伯玉,江苏省徐州人;还有说是浙江省湖州人。反正都是中国人!公元943~961年在位。词存四首,意境较高,风格凄怨深远。后人他和李煜的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其父李升,为南唐烈祖,公元938~943在位,应为南唐前主!)

李煜(937~978年,南唐后主。初名嘉。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公元961~975年在位,世称李后主。降宋后封违命侯,结果被宋太宗赵匡义用药酒毒死。其词以975年降宋为界,可分前后两期。前期词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亦有清丽之作;后期多抒发亡国被俘的痛苦以及对往昔帝王生活的怀念,表现出浓重的感伤情绪。艺术上善于运用白描手法,生动而形象地抒写真情实感,在题材和意境方面突破了晚唐以来以艳情为主的窠臼,使词从音乐的附庸渐变为抒情述怀的工具,提高了词的文学表现功能。代表作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等等。后人将他的词与李璟的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其先辈邠(彬、滨)今属陕西彬县人!后徙苏州吴县,后来这吴县被分封划作苏州几区,主要为吴中区,真是灭了古县名,不便于历史、地理研究。在下以为,古吴县应该历代流传、万古流芳,岂能抹杀掉?但为了现代城区发展,也只好如此。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又曾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知邠州。守边多年,西夏称他“胸中自有数万甲兵”。号称“军中有一范,凶奴闻之心胆颤!军中有一韩(韩琦),凶奴闻之心胆寒!”卒谥文正,名符其实的“文武双全高手”。著有《范文正公集》。词存五首,风格、题材均不拘一格,如《渔家傲》写边塞生活,苍劲明健,《苏幕遮》、《御街行》写离别相思,缠绵深致,均脍炙人口。有今辑本《范文正公诗余》。)

柳永(?~1053年,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属福建人。北宋真宗赵恒景佑元年1034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生潦倒。善为乐章,长于慢词,以描写歌妓生活、城市风光以及失意文人羁旅行役的生活等题材为主,语多俚俗,尤善铺叙形容,曲尽其妙。对北宋慢词的兴盛和发展起过重要作用。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蝶恋花》、《戚氏》等。有《乐章集》传世。)

晏殊(991~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人。北宋真宗赵恒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仁宋时,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当时名家范仲淹、富弼、欧阳修和词人张先等,均出其门。卒谥元献,世称晏元献。诗属“西昆体”,词风承袭五代冯延巳,闲雅而有情思,语言婉丽,音韵谐和。其《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以属对工巧流利著称。有《珠玉词》。)

梅尧臣(1002~1060年,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省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宋仁宗赵祯皇佑三年1051年,召试,赐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名郎,世称梅都官。诗主平淡,多反映现实生活和民生疾苦,以矫宋初空洞靡丽之诗风。著有《宛陵先生集》,词存二首。)

苏洵(苏轼、苏辙的父亲。):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苏轼·苏东坡(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洵长子。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累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颍州等。元丰三年1080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绍圣初,又贬惠州、儋州。徽宗立,赫还。卒于徽宗上台的第一年即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追谥文忠。历经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宋微宗赵佶五世。他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多彩,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亦有婉丽之作。著有《东坡七集》、《东坡词》。)

苏辙(苏轼之弟): 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 ,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谏事而被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宰相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皆为文林高手。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栾城集》等行于世。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仁宗赵祯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当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政治上曾支持过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张,文学上力主“明道”、“致用”,反对论卑气弱、艰涩险怪的时文和风靡诗坛的“西昆体”,是北宋诗□□新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诗、词均有成就。著有《新五代史》、《集古录》、《欧阳文忠集》、《六一词》。他的词基本上沿袭晚唐五代馀风,抒情委婉深致,写景清新明丽,亦有少数篇章风格豪放疏宕。)

王安石(1075~1134年,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宋仁宗赵祯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神宗当朝两度任相,实行变法。封舒国公,改封荆国公。晚居金陵。卒,谥曰文。诗、文皆有成就,为“唐宋八家之一”。词作不多,风格高峻,一洗五代绮靡旧习。以《桂枝香·金陵怀古》为代表作。著有《王临川集》、《临川先生歌曲》。)

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仁宗赵祯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仁宋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神宗时反对五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哲宗元佑初年,拜尚书左仆兼门下侍郎。为相八月,病卒。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骨》,并和修《资治通鉴》。存词三首。)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举进士。历著作佐郎、秘书丞。宋哲宗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徽宗立,如知太平州,九日而罢,复除名,编管宜州。三年而徙永州,未闻命而卒。“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江西诗派之宗主,影响极大。词与秦观齐名,号秦七、黄九。词风疏宕,俚俗处甚于柳永。晁无咎谓其小词固高妙,然非当行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著有《豫章集》、《山谷词》。)

秦观(1049~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少豪隽,慷慨溢于文辞,喜读兵家书。见苏轼于徐,作《黄楼赋》,轼以为有屈、宋才,勉以应举。元丰八年1085年登进士第。元佑初,除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宋哲宗绍圣初,坐党籍,削秩,监处州酒税。徙郴州、又徙雷州。徽宗当朝,赫还,至藤州卒。其词清丽和婉,深有情致,多写男女情爱,亦有感伤身世之作茧。代表作有《满庭芳·山抹微云》、《踏莎行·雾失楼台》、《八六子·倚危亭》、《鹊桥仙·纤云弄巧》等。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