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少爷抗日记 > 第三十四章 攻打黄家镇

第三十四章 攻打黄家镇

我打断了苏真的汇报,问:“你们扩军还有没有余地?”

苏真看了看二叔,二叔点了点头。我接着说:“江南纵队处于国民政府的核心区域内,基地和周围又有很多工厂和手工作坊,需要大量的工人,舵区核心区本身人口就不多,现在要一下完成8个以上步兵支队、几个炮兵支队,还有装甲兵支队,扩军的压力太大,如果一味扩军,甚至就有可能被其他党派渗透,你们能否支援两个支队的士兵交江南纵队训练,等南京战役一完成,就随大别纵队的大部队返回?”

“可以,我们在皖中还没有大面积宣传,也没有尽力招兵,我们先从民团中征集8个大队的士兵送过去吧。”苏真在日记本上边打着勾边说。

二叔也点了点头。苏真继续汇报。面对这些数字和编成,朱雪略显有点失望,说:“能不能介绍几个有代表性的战例?总部**计划将各纵队一些有代表性的战例编成战术小手册在各纵队推广。”

我想起来去年初报上来的一个战例,就问:“管山到怀宁出山口的那个镇子后来是怎么解决的?”

“哦,那时我还没来大别纵队,是胡纵队长亲自带队伍拿下的,具体是这样的:

二叔拿下管山大寨以后连同俘虏就有了700多人,又招安了十多个寨子,队伍已经发展到1200多人,在将管山土匪抢的粮食还给江家老屋的村民后,队伍本身粮食就成了大问题。后来又要接济附近几个村庄的村民,采购粮食就成了大别舵区的头等大事。向阳安排人员紧急到安庆、怀宁高价采购粮食,那时运输粮食只有一条路,用大车将粮食经过黄家大屋运到张家村,再用独轮车运到管山等地。

在黄家大屋有一个大地主,地主有三个儿子,分别叫黄龙、黄虎、黄豹,都是黄埔和南京军校毕业,因前几年红匪军在大别山得势,为了保护家产,三个儿子都回到黄家大屋,按照**军的标准组织了2个连的民团,购置了机枪和步枪,大儿子当团总,二儿子、小儿子分别担任二个连的连长,训练也非常严格,有相当的战斗力,成了附近的一支劲旅。大汉进驻管山时,红匪军已经撤离大别山,这支队伍没了对手,就更趾高气昂,对山里的土匪根本不屑一顾。

安庆运粮队经过黄家大屋时,被黄豹拦住,听说是给管山运的粮食,当场就让团丁将人拿下,粮食运回营房。在安庆粮商老板赶来苦苦哀求下,黄豹将运粮队的人打了一顿,放了,粮食就没收了。当天粮商就飞马来到管山,将具体情况一一告诉了二叔。

二叔当时就认为必须拿下黄家大屋,否则,粮食进不来,人非得饿死不可。马上就派向阳带人去侦察,自己在大寨整顿人马。第一批俘虏的土匪一共有近500人,已经接受了一个多月的训练,二叔从中抽出156人组成三个小队,从主力中队抽出老兵担任正副班长,由二期的学员担任小队长,带上主力中队全副武装秘密向黄家老屋方向集结。在离黄家老屋20里的地方,跟向阳汇合了,向阳根据原有的资料加补充侦查简单地将黄家老屋镇子画了一个草图;

黄家老屋是一个有近3000人的大镇子,东西长,南北窄,镇子南面就是那条管山大寨唯一一条通往外界的马路,黄家老屋就像一条蜈蚣横卧在这条东西走向的马路上,在最东边,有一个黄家民团的兵营,驻扎着一个连,108人,三挺轻机枪、一挺重机枪;这个兵营在马路南北两边各修建了一个碉堡,二层半,二楼顶上有城墙垛和射击孔,碉堡的门口有一堵用麻包做的简易环形工事;每个碉堡中驻扎一个排,33人,一挺轻机枪;该连的重机枪架在北面碉堡的顶上;在马路的北面还有一排营房,用院墙围着,连部和另一个排驻在营房中;整个营房区就是西部跟镇子相连,另三面都是已经扫清射界的农田。

在镇子西边也有一个营房,用砖石围墙围着,围的范围很大,里面也驻有一个连,武器配备跟东边的一样,营房内东边有一个用木材搭建的两层高的岗楼。除东北角以外,另三面也是农田,并扫清了射界。这个营房区给人最大的意外是对外没有射击孔,也只有东边一个大门,连一个小门都没有。

黄家大院在镇子中间,是一个两进的砖瓦房,前面是两个两层碉楼加大门,两边厢房和横膈间房是一层的平房,最后的主房是两层的楼房,整个大院约长12丈、宽5丈,大门外有双岗。碉楼里驻有两个班的团丁,配有两挺轻机枪;每晚,三个儿子都回家里住,地主和大儿子住主楼楼下,另两个儿子住二楼。厢房里住的都是丫鬟、佣人。

黄家民团共有250人,两挺重机枪、八挺轻机枪,火力配备不亚于**军,在民团中属一流。驻扎在三个点上,互为犄角,一方有难,两方支援;除了西边的营房区内情况还不清楚外,另两个点都属于坚城壁垒,易守难攻。

大别舵区过来的兵力有:第一中队280人,通用机枪9挺,60mm迫击炮9门,81mm迫击炮6门。临时编成的三个小队160人,通用机枪9挺。我方人数占优、火力占绝对优势。考虑到黄家民团战力强悍,又分成三个点,要想拿下他,又要减少自己的伤亡,还得费一番脑筋。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