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理,侍妾争宠炖补汤的时候放点壮阳的东西很正常,但是形容得像是中了春.药似的大可不必,也没人有那个胆子。皇帝给太子选的那两个人都是他看好的朝臣家的女儿,现在么,皇帝觉得,还是缓一缓,等这件事过去了,太子心意回转再说。
后宫里能升到妃位的,多多少少都有些获得消息的渠道。庄妃还好,三皇子的亲妈甄贵妃挑好人了,结果因为太子这边出了差错。三皇子看不上太子还不是从亲妈这受得影响?就……咳,总之,私下里甄贵妃已经跳着脚在骂了。
甄贵妃的怨念并没有影响到春节的大操大办。和中秋不同,中秋再怎么热闹,本质还是姓司徒的一群人的家宴。春节这天的年宴,却是要求皇室的人和臣子同乐的。大概是好歹沾了个“内臣”的名头,云苓这群女史也能去举办宴会的交泰殿。当然,没有座位,但也不必像宫女一样端茶送水,大概就是个背景板吧。
云苓觉得无聊,这和被拎去罚站有什么区别?还要注意不能行差踏错,不然一个失仪的罪名盖下来就够喝一壶的——虽然一般情况下娘娘们都不会在这种大好的日子里发难,但,庄妃已经叮嘱长春宫的人好几遍了,今年过年时要注意些。云苓觉得,这宫里能让庄妃这么如临大敌地嘱咐宫人的事,大概就只有皇帝又抽风了。
想起张锦茹刚被调到大书库时长春宫上下的气氛,云苓深深叹了口气,混到任职期满不容易啊!
云苓跟着庄妃到交泰殿的时候,外臣的夫人们已经到齐了。虽然根据品级不同,夫人们的大礼服胸前的绣样是不同的,但放眼望去还是跟复制粘贴的没什么区别。想想后世的安保公司吧,一大波穿着黑色西服的人站在一起,你能注意到谁的西服衣兜比别人高了两公分吗?
今天能进宫赴宴的外臣和夫人们至少得是三品,还得不是闲职,而能爬到这个位置的大臣们年纪在那里摆着呢,夫人们当然也年轻不到哪里去。皇家妃嫔们来之前,她们还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说聊聊家常;淑妃到了之后,下面的夫人们虽然不至于就此闭嘴,但已经都回到该在的座位上,只和身边的人低声交谈几句了。
这次的宫宴,淑妃最先到,惠妃和庄妃是前后脚到了前殿,只差了两分钟。贵妃的出场就隆重了,直到宴会快开始了,才在一众宫女太监的簇拥下姗姗来迟。
甄贵妃感觉今年的交泰殿不舒服得很,似乎是太拥挤了。
见她不自在,惠妃面露嘲讽,年年都是甄贵妃代替皇后在交泰殿宴请外命妇,今年一下来了四个,可不得不舒服了吗?要说最让后宫众人心里泛酸的,除了甄贵妃也没有第二个人了。她们在后宫里面熬了多少年?后来资历、子嗣都有了,才封了正一品妃,偏偏甄氏入宫就是昭仪,没过多久就和她们一样,也是正一品了,其他人能服气才怪。
时辰一到,外面传来鼓乐之声。贵妃打头,众人站起身,端起酒杯齐齐遥祝圣安。念完祝词,有一个大太监出门去把命妇们的祝词传到前面太和殿去,众人面带笑容地等着,又过一会儿,另一个大太监回来传话,大意是圣人已经收到祝词,过去的一年五谷丰登、人民幸福,(云苓在这时候想起了五皇子出京一出就是半年,忍不住加大了嘴角的弧度)新的一年会更好,今日过年,命众人不必拘束。众人叩谢圣恩,然后回到座位坐好。
这番折腾下来已经有两刻钟,接下来宫女太监鱼贯而入,将本次宴会的贡酒呈给四妃,四妃命赏赐给众夫人,于是按照官职大小、和四妃关系的亲疏远近,每人的桌上收到了一壶到两壶黄酒。这种壶比中秋时云苓几个用的小了一倍有余,大概是怕夫人们喝多了酒后失仪吧。毕竟,按照传统,受到赏酒越多的夫人就代表她的丈夫在前朝越受重用/和皇家关系越近,如果因为酒赏得多了生出坏事来反而不美。
命妇们离开座位,再度叩首谢恩,这次谢的就是几位妃子了。谢恩完毕,外面又有另一首鼓乐声,然后才是宴会开始。
终于能吃饭了?天真!宴会总不能干巴巴的吧?唱歌跳舞、杂耍戏曲都是要有的,四妃中的哪一个开口称赞曲子了,你嘴里怎么能正嚼着东西,不出言附和呢?总之,一场宴会下来,云苓神奇地发现,自己这个站着的背景板竟然比诰命夫人们轻松:受到的折腾少啊!难怪都说古代宫宴吃不饱,这样的程序下能吃饱就有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