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可是荀家的领军人物之一,
就连荀攸都来宿卫做五官中郎将了,你们荀家人就是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就算不支持我种辑,也得支持你们自家人荀攸吧。
荀家上下一听种辑居然是代表天子过来征辟宿卫的,尤其还有荀攸做背书,自然大喜过望,
有荀攸做靠山,朝中还有荀彧主持大局,荀家子弟入宫做了宿卫,自然是如鱼得水,官运亨通,
荀家那些族老们二话不说,就把族中不管嫡出的还是庶出的子弟,都给召集了过来,呼呼啦啦数百号人,直给他自行挑选。
当然,最顶尖的家族子弟,荀家还是留着的。
留着到时候举孝廉入仕。
虽然举孝廉入仕名额少,每年就那么个把两个,还得几个家族轮流坐庄,可毕竟,举孝廉入仕,才是做官最根正苗红的途径。
荀家那些族老们爽快,种辑当然也爽快,也没什么考校,随便问了几个问题,就把荀家这数百号子弟,全包圆了。
种辑其实根本不在乎这些人到底有没有才能,他到荀家来的目的很简单,
就是奉天子的诏令,离间荀家和曹操之间的关系,把荀家拉上天子的船。
要是荀彧、荀攸能因为这事和曹操撕破脸,那是再好不过。
再说,荀家世代书香,就是子弟再差,那也差不到哪去。
收揽这些荀家子弟之后,种辑继续感叹道:“感谢诸位族老对我种辑鼎力相助,荀氏子弟固然卓然不凡,但奈何宿卫缺补甚多,本官添为光禄勋,欲重建宿卫,望诸位族老不吝赐教?”
种辑之所以选择荀家为突破口,除了可以通过和荀攸以及荀家的关系打开局面之外,
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荀家可以说是颍川世家中的牌面、翘楚。
整个颍阴县姓荀的,有数千户,方圆数百里全他们家亲戚,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土地都是他们家的。
这样家族就算没有去做学问,子弟斗字不识,放在这颍阴县,也照样是一方豪强县霸。
可荀家不但家族实力雄厚,就是家学也是源远流长,世代书香。
人家是儒家后圣荀况荀子的子孙后代,荀爽更是本朝有名的经学大师,人称‘硕儒’,名彻海内。
荀家这样的世家,有钱有粮,手下又有人,家学也渊远,在朝做官的也不少,
这样面面具优的世家自然世人抢破脑袋来跟他们攀附关系,要么把子弟送到荀家来拜师求学,要么子弟之间相互联姻,要么子弟之间相互交友,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基本上所有的颍川世家或多或少都跟他们家沾亲带故。
不然,荀彧给曹操举荐人才的时候,哪有那么多熟络的颍川子弟给曹操推荐。
他们颍川世家,基本上都是世代联姻,相互交集,一荣俱荣,
把其他家族子弟也填充到宿卫,既能将其他家族子弟和他们荀家子弟绑到一块,共同进退,
还能体现出他们荀家在颍川世家当中主心骨的核心地位!
再者,给其他家族子弟分享出进身之阶,这可是天大的人情,哪个家族不会对他荀家感恩戴德!
有了这一人情,再加上其他家族子弟的前程都握在他家荀攸的手上,
今后他荀家子弟要举孝廉入仕,哪个家族敢跟他荀家争抢名额,哪个家族不得让上三分!
种辑这么一说,荀家族老们哪有不乐意的,当即就表示,在颍川这一亩三分地,还没有人敢不卖他荀家面子的。
只要他们一招呼,哪个颍川世家敢不给光禄勋面子。
再说了,能给天子做宿卫,这是多大的福分,是那些家族还有他们家子弟几辈子都修不来的福气。
有了荀家做引荐,种辑又陆续拜访了郭家、辛家、赵家、钟家、杜家、韩家、石家、陈家等大大小小的颍川世家。
有了荀家做背书,又是宿卫这般前景广阔的岗位,这些颍川世家们自然无不大门敞开,热情地将种辑给请了进去,又热情地将各自家族子弟给种辑送了出来。
就这样,种辑带着从颍川世家坑来的两千多号人,又呼呼啦啦地回到了许都。
看到种辑带了这么多人回来,荀攸当场就懵了。
......
求收藏!求鲜花!求评价票!求催更票!求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