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时分,云雾缭绕,升起地朝阳被参天的大树和浓密的云彩遮住,只有些许阳光冲破障碍,投射下来。
朝闻斋内,宋安安撑着手臂,困顿得不行。
古代的人也太勤奋了,闻鸡起舞已经困不住他们了,他们不是鸡叫他们起来,而是他们叫鸡起来。
寅时就已经要在朝闻斋内晨读了。
这里没有钟表,被钟声吵醒的时候,,虽然他不知道寅时的是几点,但是宋安安看着这月亮仍旧高高挂起的样子,现在最多两三点吧!
书院发的学子服轻薄飘逸,穿在身上确实有书生那种“匪君子”的感觉。
但是!
宋安安吸了不知道第几次鼻子,搓了搓冷得硬邦邦的手,这衣服好看、飘逸但是架不住它不保暖,这是才初春还至夏,她好冷呀!
这个时间段得朝闻斋内,都是晨起用功的学生,古人认为一日之计在于晨,而早晨确实太短了,日头高挂就要忙着中午的事情了。
所以他们索性就凌晨爬起来,早早地就用功读书,晨读完了之后,还可以去各种夫子授课点听课,下午和晚上就自由学习,或回学舍或和其他学子聚集或是做别的都可以,晚上呢就早早地睡了,第二天如是往复。
至于夜生活?没有。
只有繁华的京都或者运河发达的苏杭这样的繁荣地界,会有夜宵夜市夜集等。
其他的地方,也就是初一十五这样的日子,才会热闹起来,平时?想都不要想。
宋安安百无聊赖的倚靠在角落的书案后面,想趁着无人注意,补个觉,反正她最后也不用考科举,那么努力干嘛。
周冠卿这个要考科举的人早就已经呼呼大睡了。
东林书院晨读这一块全靠自觉,估计他们也不会想道会有人花费巨资考入这里不努力,而是趴在这里睡大觉的。
一觉睡醒,朝闻斋的学子各自去找夫子听课了。
宋安安则伸了一个懒腰,昨天连夜核对狗蛋送来的帐薄,她忙到深夜不说,还被这么早翘起来,实在是受不住。
想着以后早课不若还是逃了吧。
自己注定不会走科举之路,就是周冠卿……
她扶额,这人也不知道是不是志在科举,比她还吊儿郎当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没见读什么书,整天不是跟着她瞎混,就是跟着别人去厮混。
想到周冠卿,宋安安抬头,刚刚周冠卿的位置上空荡荡地,这人呢?
宋安安收拾东西起身,刚走出朝闻斋就看到周冠卿跑过来。
“宋兄!宋兄,我这在这儿。”
周冠卿气喘吁吁地从兜里掏出一个热乎乎的红薯递给宋安安。
宋安安伸手,略有些惊讶,“这是?”
周冠卿自己也拿着一个,撕开表皮,呼出热气不怕烫的啃了几口,“地瓜,宋兄没见过么?”
见倒是见过,就是这玩意不是应该叫番薯么?
番薯番薯顾名思义,那就是番邦传入的,这个年代怎么会有?
不过这也不是真的古代,一本书而已,有就有吧。
宋安安拿起来,牛皮纸包裹的比较严实,一打开热气直涌而上,被烤的流油的红薯就显现了出来。
红薯表面的皮塌塌的,部分被烤焦了的地方还露出了红红的油体,看着就很诱人。
宋安安一口的咬下去,果然意料之中的甜。
宋安安:“哪儿买的,味道不错!”
周冠卿骄傲,“我刚刚跑到书院外面去了,西南角门后面的巷子里有好多的小食摊,一闻到这味儿我就知道好吃,给宋兄带了点。”
古代也有美食一条街么?宋安安提起了兴趣,想去见识见识。
“我们再去看看?”宋安安提议道。
周冠卿立马响应,完全没把后面的夫子授课放在心上。
很快周冠卿就把宋安安带到了西南角门。
说是个角门,其实也不比正门小多少,四开门的木门,大大的敞开着,进进出出都是学子,规模比宋安安想象地要多得多。
东林书院每年入学学子一百人,乡试会试会放一批学子考试,若是金榜题名,登阁入仕便算是学完了。
若名落孙山还是可以回到东林书院的,除了新生会统一安排学舍使用,入学一年以上的学子都不再管吃住了。
若要继续求学,就只能自己解决吃住问题。
这个“美食街”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
后面是学子租住的巷舍,当然家境一般的并不会选择在这里,他们回去离东林书院比较远的香山寺借住。
僧侣之地清苦,但也便宜,虽然远些,但是也不是每个夫子的课他们都需要听,在读书遇到疑惑的时候可以攒一块儿来书院求问夫子或是与几个知己好友交流心得,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好去处。
小贩给宋安安解释完,宋安安点的馄饨也煮好了,给她端上来,小贩又高声去招呼别的客官了。
宋安安吃着馄饨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