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知道,我与李娘子很快会再见面的。”段娘子笑道。
虽天色昏暗,但时辰也才堪堪傍晚,李迢在禅房中静坐之后,便出了后山,往前殿一路慢行。她出来时,同院的宁于竹尚未回来。四下一片静寂,银杏叶落满山道,被道旁的石灯照亮,踏上去时,柔软如春雪。
她经过一间间或明或暗的禅房,循着僧侣晚课的诵经声,慢慢走到玉泉寺北翼莲池旁的东禅堂。正驻足倾听时,却又遇见一位故人。
不同于在沔阳驿站云髻峨峨、文履轻裾的装扮,段娘子一身利落的旋裙小靴,腰间挂着马鞭,身后也只低调地跟了两个卫士,虽举手投足间仍骄矜逼人,看起来还是比之前更像段家的女儿了。
李迢与她见过礼,道:“原来段娘子停在沔阳等渡江,是想往当阳来。”
段娘子道:“论武会天下闻名,有此盛事,你们江湖人会来,我当然也不能错过。”她转身缓步向前,李迢跟着她,沿着莲池慢慢地走着。
“久闻玉泉寺乃‘荆楚丛林之冠’,今日一见,果然楼殿巍峩,美轮美奂。想来也只有这样的地方,才能承办此等大会罢。”段娘子淡淡地笑道,目光遥遥地看向掩映在山林之中的殿宇飞檐。
“玉泉寺以武入禅,历代主持皆是德高望重的武学泰斗,由他们主办论武会,也是众望所归。”李迢道。
段娘子微微一笑:“我也不过是看玉泉寺气势非凡,有些感想罢了。李娘子不必紧张,我朝几百寺观,比之更宏伟过人的,也不在少数。”
她说的是先帝,在位时重视道佛,又极侈土木。咸平年间,修缮、新建成的寺庙道观乃至宫殿数不胜数,耗费的国力人力更是不可计数,玉泉寺正是在这期间受命进行了扩建。
李迢对这位先帝的观感很差,但段家是天子近臣,虽说现在的官家即位后精励图治,俨然明主之相,但先帝到底是他的父亲,她无意在这个问题上与段娘子深谈,只是保持了沉默。
段娘子也知两人立场差异,不再多说。一时默然,秋日的莲池已不见莲花,只有几点枯败莲叶在池中静卧。天色渐渐暗下来,卫士点起提灯,段娘子伸手接过,照亮了脚下的青砖。
远处缓缓响起钟声,东禅堂里诵声渐息,片刻后身着灰色僧袍的僧人们鱼贯而出,有的往僧舍的方向,更多人向偏殿斋堂去了。上至耄耋老人,下到七八岁的小比丘,无一不身着素净缁衣。
李迢凝目看了片刻,讶道:“净真主持平日里也和他们穿得一样么?”
“你说净真大师?”段娘子道:“他虽是主持,但常服和僧众是一样的。不过他今日也不在这做晚课,像是有人拜访,他便先回退居堂了。”
她一时好似想到什么,忽道:“不提这个我都差点忘了,我怎么看见宁霜前也在这?他现在不是该被关起来么,这又是你们江湖人的什么规矩?”
想来是梅如故拜见净真大师时给段娘子瞧见了,李迢无奈道:“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我也很好奇……”
正说着,遥遥又传来一声唤:“李娘子,你也来用夕食?”
李迢循声看去,宁于竹正在东禅堂旁一座禅堂前,朝这边走来,身后缓步跟着一个年轻的僧人。
段娘子道:“般舟堂,这位娘子是来点长明灯的?竟能请到湛寂诵经。”
“湛寂?”李迢问。
“净真大师最看重的弟子。他除却修行,还有方丈派给的诸事,要再抽出七天时间日夜为往者诵经可不容易。”段娘子道。
说话间,那两人已到得眼前,李迢抬眼瞧去,看清了那个玉泉寺主持的得意弟子。
一般僧侣所着灰色方袍,看起来不过寻常,可湛寂穿在身上,便有如崖松孤立,丰神独秀。但比俊逸的姿容更吸引人的,是他周身的圆融宁和之意,叫人一看便知他的武学同佛学一般深厚。
他朝段李两人合掌一礼,低诵一声佛号,道:“二位施主流连莲池,是心有所感?”
段娘子笑道:“不错。我见残荷败叶,庙宇如新,忽觉人力虽微,也犹有胜时。”
湛寂道:“花叶凋败,却有生息轮回;断壁残垣,曾是碧瓦朱檐。人诚然有胜天之时,但段娘子所见,也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段娘子闻言,微微一挑眉:“填去莲池,便无生息轮回;断壁残垣,也可重铸碧瓦朱檐。何是空相?我只看见了我看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