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倒是真的,要说重新立国这词还确实用得不妥,是皇甫嵩误导了我们,你的意见是正确的。但对于你这种不出主意的做法就太不厚道了,再怎么说你现在也是国家的二把手,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怎么能这么不负责呢?”我有点责怪的说道。
“既然皇上一定要我发表个意见,那我给大家出个主意。我们可以进行一次全国性的民意调查,到时候只要超过50%的人认为可以改国名就行了。”沮授还是不拿出主意来,又把决定权“下放”到老百姓手中去了。不过这也确实是个好办法,值得尝试。
当然,进行一次全国性的调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尤其是这时候的交通工具问题,有的地方实在太偏远了,就被放弃了。最后我们决定只在全国各州的主要大城市进行调查。问卷印100万份,问题是“你认为当今皇上是否有资格改国号”,选项只有“是”和“否”两个,大部分问卷被派发到政府部门、军队和学校,少部分在大街上设点让市民们选择。
不要看大汉有6000多万人口,但识字的人不超过500万,能独立写出文章来的不超过100万,所以这100万份问卷已经基本上能反应大汉当今社会文人对改国号的看法了。
问卷由大汉**出版社负责印刷,如果只是这一个问题就显得太单调了,所以上面先简单的介绍了自我登基以来大汉所取得的成就,让一些平时不注意新闻的人在填问卷前也对我有个了解。
问卷印完后从3月1号开始下发,快马加鞭的送达全国各地的主要城市,各市单独成立一个问卷统计小组,统计这个市的问卷回答情况,然后逐级上报,直到**。整个工作做了两个多月,还是因为全国都在为这件事让路,否则还不知道要做到什么时候。
5月5日,贾诩把最后的统计结果送到我的办公室,此次问卷收回了862859份,其中选择选择“是”答案的为813654份,同意改国号者比例高达94.3%,因此改国号就不是我的个人行为了,它已经是众望所归的事情了。
在问卷发下去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已经猜到结果了,所以就展开了国号的争论。原鲜卑降将图阿母首先站出来说应该叫炎黄帝国,因为他是少数民族,对“大汉帝国”这个称呼很不满意,他认为“大汉帝国”这个国名显得太汉族化了,不能反映此时国内那么多的民族。
他的这个名字虽有气势,但遭到了内地官员的一致反对。内地官员多年来已经认可了华夏民族或中华民族的叫法,因此他们分成两派争执华夏帝国和中华帝国两个国名。
其他的诸如黄河帝国、东海帝国、天龙帝国等的呼声就要小得多了。但大家一致同意的是国名中必须要有“帝国”两个字,不仅是因为它威风,更是因为此时的大汉确有一统全球的雄心壮志和实力,而帝国两字就能很好的反映出侵略的色彩,取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这个国名争论了一个多月,最后是教育部长司马徽站出来说古代中原都有“中国”的叫法,所以我们的国名中至少应该要有“中国”两字,所以最终就确定以“中华帝国”为新国号,简称“中国”。
选定国名的时候,沮授提出行省制度,全国各州均改为省,**称**。在村和县之间增设镇级行政单位,村下面增设村民组这一行政单位。村级以上的工作人员为国家编制,村民组长则由村民自己选出来。这些工作还有一项工作就是改元,改国号后第一年称为帝元元年,从今往后不准使用其他的纪年方式,一律使用帝元纪元。即使千万年以后也不准改变,至于帝元元年以前的年代,则在前面加个“帝元前”就行了。
这些工作都不是很难做,我最热心的是要办一个开国大典。想到开国大典,就想到了国旗、国徽和国歌。国旗选了五星红旗,大星代表皇帝,四颗小星代表士、农、工、商各个阶层的人民百姓。国徽则是一条金色盘龙,加“中华帝国”四个字,国歌我选择了前世的《歌唱祖国》,当然,歌词是有一定变化的。
开国大典的主题就是**式了,地点在老城的天子广场,我想通过一次**式来进一步提升政府和军队在老百姓心中的威望,让他们自动的团结在我的周围,为国家的战争做最大的贡献。至于日期,大家可以想象得到的嘛,就是10月1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