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戏志才开始在各县建立砖瓦厂,在南边的海阳县建立了海阳水泥厂。8月13日,辽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建设。
首先把破败不堪的阳乐城推倒,进行重新建造,全郡的砖和水泥都优先供应这里。新的辽西郡城取名“奉天”。
186年1月9日,奉天的城墙建成。城高四丈,比洛阳还高了一丈。城墙全是用新生产的红砖和水泥砌成,比之以前的石头泥土城墙不知强到哪儿去了。
奉天城有四个城门,高一丈五,宽两丈,可同时并行四辆马车出入。城门是用10月建成的辽西钢铁厂生产的钢板外面覆盖上一层伪装的木板做成的,这时代的任何攻城器具都休想撞开奉天的城门。
奉天分东南西北四城区和**主城区,主城区是政府办公所在地。按太子提供的方法使用钢铁厂生产的钢条建了一幢三层楼的钢筋混凝土大楼(在这时代绝对算大楼)。取名“奉天大楼”。
奉天大楼高十米有余,在城中鹤立鸡群,确实体现了政府的威严。大楼有各类官员办公室40余间,每间20来平方米,所有的郡级官员都在大楼里办公。这种集中办公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官员的办事效率。
大楼门前是一条横贯南北的二十米大道,大道两旁还栽了树,路边是各个官员的府邸,都是新建的平房,家具也是从洛阳运来的上好家具。由于有太子的财力支持,辽西官员的工资也涨了两倍,但相应的,对**受贿的惩罚也严厉得多——**受贿达到一两银子就罢官,达到十两就砍头。辽西的官员成了全国工资最高、工作最有效率、官风最廉洁的官员。
奉天的南城是商业区。随着奉天的建设,向辽西流动的流民越来越多,安置流民所需要的各种生活物资如粮食、布匹等越来越多,带动了这个原本商业并不发达的地区的商业发展。很多商家都在商业区开了店铺。最先进驻的就是在前年更名为天下百货的原洛阳百货商场和我的华夏书店。
北城区是工厂区,目前只有辽西火柴厂和与辽西家具厂,还有一些在政府扶持下建起来的手工业小作坊。
东城区是预留的大学城,由于条件还相差太远,现在只建立了一个小学和一个技术学校。
小学主要是教那些有时间来读书的孩子认字,由张昭任校长和主要教书先生,刘协交给他的任务是要把这些学生教成忠君爱国而又有文化的新文人,交代他除了教学生文学,还要教一些基本的科技知识,而课本就是刘协这么多年来慢慢回忆的一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基础知识。当然,与现在社会意识相差太大的刘协没有拿出来,拿给马钧和郑浑研究去了。
技术学校则培养一些钢铁厂和试验室需要的技术人员。他们会是刘协的科技发展的一大主力“军队”。
西城区是住宅区。在工厂和商铺上班的工人和店员大都住在这儿,这里的住宅也是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的,看起来很美观舒适。房子可买可租,买房子的可以不一次交清,政府和你签订协约,由你的老板或是工厂从你的工资中扣除,然后交给政府。
奉天周围通道上建了四个小镇,以之为奉天的外围屏障,主要是在城外种地的农民居住,当然,还驻扎了一些郡兵,保障奉天的外围安全。
当然,由于经验的欠缺,整个奉天城建系统用了两年才建成。建成后的奉天焕发了一个新兴城市的光彩,这里成了北方除幽州州府信都外最大的商品贸易地。商人们把各地的日用商品运到这里,又把这里的火柴、水泥和猎人们在山中猎获的动物毛皮运往各地。
因为奉天的农业税和商业税都极低,到了刘协登基的时候,奉天已经接替信都成了北方最繁华的城市,人口达到了二十万人。在大中华帝国建国的时候,奉天成了由幽州更名的辽宁省的省会城市。又由于临近渤海,也成了北方与外面进行海上贸易的集散地,奉天成了我一手捧出来的北方明珠。(注:刘协主要是借用奉天的名字,书中的奉天和抗战历史上的奉天并不是一个地方,至于有些朋友说这个名字是日本人取的,不合适,也无所谓了,一个YY小说中的地名而已。)
在奉天开始建设半年后,其他的几个县也开始了建设。城市全按照郡守的指示建成了砖瓦水泥结构,整个辽西俨然成了大汉第一个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大郡。
整个辽西的建设,花去了刘协近千万的积蓄,但是刘协还是认为这是值得的,毕竟这为他以后的全国建设提供了经验和一批有经验的政府官员。
辽西的上层官员也在辽西的建设中看清楚了戏志才才是主事的人,他并不是赵天阳请来的,他的地位比赵天阳大多了。就看戏志才从京城调来的近千万贯的钱财物资就可看出其地位的尊崇。由此联想到两人在朝中一定有朝廷重臣在背后支持。这些官员也变的小心翼翼,戏志才交代的事都不折不扣的完成,辽西成了全国官员效率最高的郡了。后来由于他们的经验,一个个都成了刘协占领的国外领土的第一个建设者,地位是比现在的一个郡级小官大到不知哪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