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最外面的一名侍卫发现了刘协,梦游般的轻呼了一声“殿下”,旁边的几个侍卫一起回过头来,赶紧和这时才清醒过来的第一个侍卫跪下道:“恭迎太子殿下千岁。”
其他人回头一看,虽然没见过刘协,但这时我身后跟了几名侍卫,而且研究院的护卫也在给刘协行礼,知道这人就是太子,连忙跪下行礼。
刘协走过人群,来到郑浑面前把他扶了起来,接过他手里的钢锭,拿起旁边的钉锤敲了一下,钢锭发出“铛”的一声清脆的声音,正是钢材特有的声音。刘协激动地对郑浑道:“郑浑,你立大功了,你给我大汉的功劳是无与伦比的,太好了。来人,赏郑浑黄金百两。其余铁匠也一人赏一百两白银,研究院的其他人也一人赏一百贯钱,今天我就在研究院和你们一起吃饭,和你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所有的侍卫都发出了兴奋的欢呼,因为他们知道刘协不会因为他们的“无礼”而责怪他们。其他人看刘协没有生气,也跟着发出了巨大的欢呼声。
刘协叫人进宫调来了几名厨子作菜,太**的厨子做的菜确实不同凡响,一干人等都吃得肚子圆圆的,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研究院。
饭后,刘协把郑浑单独叫了出来,叮嘱他以后要仔细炼钢,仔细记录各种数据,争取早日得到七锻以上的优质钢材。并告诉他,只要他把七锻钢炼出来了,就以他的姓氏命名“郑钢”。
郑浑本来今天炼出了钢材,又得了太子的巨额奖励,就已经很兴奋了。现在听太子说要用他的姓氏命名钢材,更是激动不已,发誓一定早日完成殿下布置的任务。
郑浑兵器研究院的第一炉钢全部打成了刀剑、匕首等兵器装备了刘协的侍卫。成为全天下第一支成批使用钢制兵器的士兵。
当然,刘协的研究院是保密的,没有几个人知道。否则要是让朝廷中的那些人知道的话,还不知道会把他的研究院折腾成什么样呢。这样刘协的钢材也就没有人知道了,他又加派了十个侍卫守卫两个研究院,除了安全的考虑,还有就是防止泄露这儿的秘密。
两个月后,研究院炼出了第一炉七煅钢,堪比现代的普通钢材了。郑浑作为今后的大中华帝国的首席科学家终于有了自己的一项划时代的发明。
[注:平炉炼钢的发明者是德国人威廉-西门子。大约从1846年起,他就开始研究燃料的效率问题。1856年威廉-西门子和他弟弟弗里德里希-西门子得到一项将蓄热原理用于所有需大量热能的炉子的专利。最初,此法主要是用于玻璃熔化炉,可节省50%的燃料。将此法用于炼钢,是在炉的两端建有放置“砖格”的蓄热室,砖格先由炼钢炉排出的热气加热,然后把要进炉的空气预热。用固态燃料试验时,很不顺利,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炉灰堵塞了蓄热室的砖格等。18**年法国人马丁改造了炉体,又采用了威廉-西门子用蓄热提高炉温的办法,用生铁和废铁炼出了优质钢。1868年威廉-西门子用生铁和铁矿石炼钢成功。这种炼钢法被称做“西门子─马丁炼钢法”。由于这种炼钢炉形状低平又有一个平展的熔池,所以被称为“平炉”。这种炼钢法也称为“平炉炼钢法”。
平炉炼钢时,经过下层蓄热室预热的空气和煤气被送入上层熔池,在铁水表面吹拂、燃烧,能够比较完全地将铁水中的碳和其他杂质氧化,得到优质的钢。虽然平炉冶炼的时间比较长(一般为24小时),但熔池非常大,一炉便可炼上百吨钢水,产量很高。而且原料不限于生铁,废钢、铁屑、熟铁、铁矿石均可,炼出的钢质量稳定、均匀,所以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