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一个月,苏理正常地守仓库,李伟正常地在研究所里上下班。
似乎,整个世界,相安无事。
期间,苏理没忍住,给东海新材料研究所那个女博士发了一条短信。
短信的内容:
你现在研发的材料,是金属方面的吗?
对方很快回了一个问号。
苏理:是钢材吗?
对方:你到底是谁?我记得你之前打来过电话!
苏理:我叫苏理,是京华大学机械动力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
对方:你为什么问我在研究什么?
苏理:可以不说吗?涉及到保密项目。
对方:搞笑,那你联系我干什么?
苏理:你研究的东西,我也能做出来,我提前告诉你一下。
对方:神经病!
苏理揉了揉太阳穴,他不是神经病,他是科研人员,他真的能制造刺钢!
但是又不能和女博士说的太明白。
估计东海那边的刺钢,连雏形都还没制造出来。
……
胡教授带着团队进驻研究所,他成为了研发红龙的主导人员。
在联系了各方部门后,他得到了来自京华大学材料学院、信息技术学院、机械动力学院等等的全力支持。
当所有人整装待发,准备开始研发机甲时。
“胡总工,这刺钢是什么东西啊?没听说过。”
钢架是机甲的基本原材料,整个机身有百分之六十八的质量是源自刺钢的。
但是科研人员根本没听说,更没见过所谓的刺钢。
他们不知道,因为这种东西,就根本还没有被发明出来!
胡教授有些错愕,因为他是搞动力学研究的,对材料学的研究并不深刻,他致力于学术研究,近些年对材料学方面的进展并不了解。
“你们材料学院的也不知道吗?”
他问道。
这位材料学院的科研人员在材料研究所的地位和成绩十分突出。
胡教授没理由怀疑别人的专业性。
“是的,我们查阅了很多资料,没有找到关于刺钢的介绍,您看是不是数据写错了?”
出于尊敬,材料学院的科研人员不能质问胡教授。
这明明是你们研究所提供的图纸并且制定的项目,自己却连材料都没弄清楚!
玩人吗?
“我也不清楚,这图纸是,是别人交给我的。”
胡教授有些尴尬。
早知道这样,就不应该那么急迫地把苏理踢出项目。
“哦?我们还以为这是您的点子呢。”
材料学院的科研人员的语气有些玩味。
胡教授尴尬地笑了笑。
“胡总工,您还是把原作者请来吧,我们也想认识一下这样的人才呀!”
其他的科研人员虽然不齿胡教授这种独自居功的行为,但是面子还是要给他留的,场面还是要圆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