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无奈卷入
在坐的这些大臣可是很感兴趣,张文权是御史没少得罪人,朝中的人虽然知道他为官清正,也敢仗义执言,但得罪谁也不会心里高兴。此时让李孝问的不敢回话,当然幸灾乐祸,都不出言阻止,想看张文权热闹。
李弘到底年轻,他其实也想知道李孝敢这么问,有多大把握,又能问出什么问题?一时间忘记出言阻止这件事。
张文权有些下不来台了,他能升到这个位置,自有他的头脑才学:“许王殿下,监察百官是本官的职责,我无愧于皇上,没什么人我不可得罪。你犯了大唐律法有大理寺治罪,是罢爵还是流放由皇上定夺。但你有什么问题也尽管问,如果我答不上来自当认错。”
这话说的正气凛然,不卑不亢,李孝也很佩服。也就说道:“那好吧,我问你,你说我与民争利?我和谁争的,你能指出来就行。大理寺的人在吧?我想有个问题问他?”
大理寺卿唐顺吓一跳,怎么弄到自己头上来了?站出来说:“许王有什问题问本官呢?”
李孝说道:“大理寺掌刑狱断案,想问罪必须有原告,有被告,有损害,有苦主吧?”
唐顺点头:“不错,所为的民不举官不究,没人上告,那怎么审理?”
李孝点头:“张大人定我罪名,我想证据才是第一,张大人是原告,我是被告,那张大人说出来证据,我和谁争利?这个民是谁?”
这个民是一个统称,是指天下百姓,李孝这是偷梁换柱,把这个民指向一个人。张文权如何能回答上来,如果那么解释,也说不清,只好说道:“这个民并非某一个人,是指天下百姓。”
李孝笑笑:“张大人可真能狡辩,天下百姓,那就是说我做商人赚钱是和天下人争利了吧?那是不是所有的商人都该治罪呢?”
张文权赶紧说道:“那不一样,许王不是商人?”
李孝说道:“我不是商人,我明白了,张大人说的是官员不经商,不与民争利吧?”
张文权点点头:“不错。”
李孝这回终于笑了:“那我第二个问题,张大人我是官吗?”
“这……”张文权发现上当了,严格来说李孝不是官,他的身份是王爷,那只是爵位,并非官职。
李孝也不给他解释的机会:“张大人,我是王爷不假,可我有什么权利?我是能进三省参政呢?还是能去管理一州一县?还是能进那个部门?所以我不是官,那我为什么不能经商呢?再说我记得古语叫刑不上大夫,那是指当官的有特权,可是又有这么一句话‘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那就是说我是民,所以我何来与民争利?我也是民,我和自己争利吗?”
这回张文权是真回答不上来了,被李孝这种诡辩论弄得没词。李孝却很得意,自己是什么人?后世来人,这种诡辩战术可是知道太多了。
见张文权回答不上来说道:“张大人,我记得有四句诗,不知你听说过没有,‘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万恶之首,气是惹祸根苗’,张大人以为说的有没有道理?”
张文权不知道李孝是什么意思,怎么又弄到这上面去了,不过这四句诗说的很有道理,也就点头说道:“很有道理,酒色财气确实如此。”
李孝说道:“张大人,还有四句‘无酒不成宴席,无色路断人稀,无气丧节被欺,无财吞声忍气’,你认为这四句又有没有道理呢?”
这是自相矛盾的说法,他也不能说这些话没有道理。李弘终于反应过来,他可不想让张文权难堪,也就说道:“五弟不可胡闹,这种问题总有两种说法,都有道理,看人怎么做。你先回去吧,我研究完正事再找你。”
李孝摇摇头:“其实我并非和张大人过不去,那是他的职责,但今天我是想告诉他,不要欺负我年纪小,做什么事都有个度,要正确的看待,要一分为二从两个方面去看待。既然张大人回答不上来,那我就再告诉你四句诗,记住了‘饮酒不醉方为高,见色不迷真英豪,非分之财君莫取,忍气饶人祸自消。’你好好体会吧!大哥,兄弟告辞。”
李孝前面那两首诗只能是打油诗,后面这首也不见得多高明,但他所说的内容实在是高,能理解这四句又能做到的真不多。能上大殿的人没有一个水平差的,当时对李孝刮目相看。
见李孝要走,张文权突然说道:“许王请留步。”
李孝站住,张文权上前一步施礼:“张某谢许王大量,下官确实应该体会。”
他能这样,反倒让李孝有些不自在,自己是一时逞口舌之快,对大殿上这些人他可以说并不了解,谁好谁坏他也不清楚。看过这段历史的指定知道那个几个坏蛋,其他人李孝都没听说过,也谈不上好坏印象。
张文权这样反而让他不好意思,也就说道:“张大人客气了,我也是瞎说,别往心里去。我只是认为如果能提倡商业加快物资流通,从商家取税以养国家,比收农民那点地租要强得多。种地的出力最多,但他们最穷,却是国家离不开的。商业获利最大,但他们却没有发挥作用。只是从身份上瞧不起他们没用,你说我说的对不对?”
戴正德当时说道:“许王此言大善。许王如此年纪有这见识,真是大唐之福。我认为太子应该上奏皇上让许王参与朝政,当可为国谋划。”
李孝恨不得给自己两嘴巴,怎么这么贱嘴。张文权真说对了,自己真贱,连忙说道:“戴相是害我吗?我刚十一岁让我参与朝政,一句话不对就会被杀头,我好像和戴大人没仇没怨吧?”
一直沉默不语看着的裴炎突然站起来:“太子殿下,臣有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