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冀中三兄弟 > 第8节 八路到咱村

第8节 八路到咱村

“我们一家都被反动派杀害啦。全家人就剩下我自己啦。”

“怪可怜的孩子,这是哪的反动派心肠这么狠呐?”

“不说啦!大娘,现在全国人民都在抗日,你老人家把儿子和丈夫都送到前线打鬼子,你可真是光荣的母亲呀!”

“连长,看你说的。我一个乡下女人懂得个啥。男人们知道走正路,我就知足啦。啥光荣不光荣的。”

刘氏嘴上是这么说的,心里那可真叫是一个甜呀。八路军连长说自己是光荣的母亲,那今后在村上不也是有体面了嘛。十几年的怨气好像一下子吐出来了。当年丈夫的模样又清晰地浮现在了她的眼前。穿着长衫,夹着书本,胸襟上别着一支钢笔的丈夫,也不知道他的伤势现在怎么样了。

几天后,八路军连长带领战士们列队出发,说是上前线打日本鬼子去。瑞芬依依不舍地拉着连长的手,问他们什么时候还能再来。连长告诉乡亲们,八路军很快就会打过来的。今后将在这一带建立抗日根据地,保护咱们老百姓不受鬼子和汉奸的欺负。

果然,过了没不久,又来了一只队伍进了村。这次来的八路比上次来的人还要多。领头的战士们都叫他营长。村长又把营长和通讯员安排到了刘氏家。

这个营长比上次的连长更爱说话。操着一口南方腔,没事就坐下来和刘氏一家唠家常。对瑞芬哥俩的提问总是有方法回答。不像上次那个连长,问着问着就说保密不再说下去了。

营长的通讯员只比瑞芬大一岁,满打满算还不到十八。两个人说话很投机,告诉了瑞芬好多八路军里面的新鲜事。

刘氏每天变着法地想办法给营长和通讯员做些可口的饭菜端到桌上。可是,在这个贫困的小山村,别说大米白面,连**面都很难吃的饱。平时,刘氏一家尽是吃**面兑上菜叶子蒸出来的馍馍。可是这几天,刘氏总是东家借西家借,她说,八路军为咱们老百姓打鬼子,咱们不能让他们吃不饱饿着肚子上前线呀。

营长告诉乡亲们说,部队前几天打了一个大胜仗,端掉了鬼子的一个炮楼,缴获了很多战利品。过几天,就派人到根据地去拉回来,然后分给乡亲们。

这几天,瑞芬跟着营长和通讯员学会了许多的新名词。他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抗日、根据地、还有边区人民这几个。

“营长,筒笼村算不算是根据地?”

“筒笼村什么时候也能成为边区呀?”

“边区人民的生活是个啥样子的?”

对瑞芬提出的问题,营长都能耐心地说给他听。瑞芬的心里比从前亮堂多了。他打心眼里期盼着有一天筒笼村也能变成根据地,让筒笼村的老百姓都成为边区的人民。

缴获鬼子的战利品拉回了村子。全村人都聚集到了村公所门前。战士们把战利品按照每家每户做了分配。瑞芬家分到了一条毛毯和十斤面。这小鬼子的毛毯真厚实,刘氏哪舍得自己盖呀。她说,先拿给营长和通讯员盖,等以后八路军再来,再给八路军同志们盖。

十斤白面从天而降,真是救了一家子的急。自打八路军住进来,还没给人家做上一顿像样的饭菜呢。今天就拿这白面给营长和通讯员烙白面饼吃。刘氏的家里只养了一只鸡,几天才能下上一个蛋,这些天好容易攒下了两个鸡蛋。哪能填得饱两个八路军的肚子呀。兑点儿水参点儿面,再切些葱花放进去,让八路军饱饱地吃上一顿咱筒笼村的烙饼摊鸡蛋。

到了吃饭的时间,瑞芬和瑞清哥俩早就躲得远远的,都跑到后山上打野果子去了。营长和通讯员任凭刘氏怎么劝,就是不肯动筷子。

“大娘,这白面是分给乡亲们的,我们不能吃乡亲们的这份。”

“大娘,我去后山把瑞芬和瑞清找回来,要吃也得大家一起吃。”

刘氏看着通讯员跑了出去,无奈地把饼和鸡蛋端回了锅里,又往炉灶里添了一把柴。她蹲在灶前,心想,瑞斋在宛平肯定也会像通讯员一样,心里想着老百姓。炉膛里的柴火映红了刘氏的脸,她觉得生活似乎有了盼头。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