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下棋落子如飞,常常忙中出错;有的人下棋每一步思虑太多,常常举棋不定、犹豫不决,该走的不敢走,不该走的却走错,常常搞得捉襟见肘、焦头烂额、后悔不迭。
世上没有后悔药,人生不可能重新再来,认真下好每一步,抓住对手的失误,才能峰回路转挽回败局。
有的人不到最后关头决不认输;有的人稍见形势不妙,就弃子投降,心里素质亟待提高。
棋子总是愈下愈少,剩下的人生之路总是愈来愈短,人从出生的哪一刻起,人生就进入了倒计时,一旦发现走错了,就要加倍谨慎、小心应对,用好剩下的每一颗棋子,尽最大努力挽回败局。
赢固然漂亮,输也不能一败涂地,能撑多撑多久,少输点、多活点,只要顽强地活下去,就有翻盘的机会,因为对手有可能熬不下去,失败者反倒成了最后的胜利者。
所幸的是,人生的棋局,虽然不能悔棋,却没有规定‘观棋不语’,有一帮亲朋好友观战,尤其是父母苦口婆心地在旁边指点:‘儿啊,应该怎么怎么做’,‘儿啊,老爸留给你多少多少遗产’,‘儿啊,好好学习,努力拼搏,未来靠你自己主宰。’
底子薄、功力差的人,找几个参某,常能开创好局面;千万记住:观棋的参谋,也有自己的棋局,可别只顾找人帮忙,而误了棋上的厮杀。
如果不懂得谋划自己的未来,绝对是很差的棋手;如果没有参谋,必是孤独的棋手;如果输不起、又不想翻棋,自寻短见,早早向成功告别,绝对是最傻的孩子,因为父母生你养你不容易,即便不能取得成功,起码也得把二老送到南北坑(安葬父母尽孝道)!
年过六旬的帝尧觉得时间不多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华夏部落帝王这盘棋下好,谁当帝王这颗棋子,关乎着唐尧家族命运,关乎着华夏部落大局稳定。
登基以来,帝尧的功绩主要是稳定华夏部落大局,虽然没有突出成就,在尹寿的点拨下弘扬了华夏部落文明,在皋陶、伯夷的倡议下逐步推进了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德治法治相结合的总体治世理念,算得上古时期一代名君。
为了保障既得的收获,应该小心谨慎地把所剩无几的棋子放在最佳位置上,后继帝王是重重之重的大问题,丹朱能否继承王位既是帝尧一人说了算,也不是唐尧能够最终决定的。
即便唐尧确认丹朱为王储,百年之后,丹朱会不会像帝挚一样被唐尧取代还是未知数,因为夺取哥哥帝王宝座的唐尧心里最清楚,觊觎帝王宝座的人会不择手段地夺取帝王宝座。
为了避免哥哥帝挚的悲剧重演,唐尧既要培养丹朱成为帝王,也要为丹朱即位扫清所有的障碍,谁是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唐尧心里最清楚,既有昌意的后裔,也有自家兄弟及其子侄。
选择帝王继承人既不能跟少昊一脉的大臣商量,也不能跟昌意一脉的人商量,只有跟与帝系无关,没有当帝王可能性的人商量。
因为帝师尹寿及其后代不可能觊觎帝王宝座,尹寿不但忠于唐尧,也非常拥护丹朱,跟尹寿商量帝王继承人的问题再合适不过了。
丹朱有下围棋的天赋,必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帝尧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彭铿卖了个破绽,丹朱最终赢了这盘棋。
对彭铿来说,赢丹朱意味着给自己找麻烦;输给丹朱反而能赢得唐尧、丹朱父子的信赖;对丹朱来说,赢棋意味着赢得了帝王宝座,输棋等于输掉了继承王位的良机。
一盘棋决定了丹朱的命运,也奠定了彭铿立足庙堂的基础,取得双赢,是各方都想要的结果,皆大欢喜多好啊!
丹朱、彭铿继续下棋,帝尧拉着尹寿漫步在后花园,仿佛不经意间提起了立嗣之事。
“寡人六十多岁了,即便彭铿治好了我的病,也活不了几年,尹先生,您看立谁当嗣子最好啊!”
‘嗣子’即‘世子’、太子,尹寿不假思索:“这还用说吗?嗣子当然是陛下和王后的长子了。”
“可是,寡人担心丹朱难以承继大位。”唐尧意在试探尹寿。
如果尹寿都不认可,丹朱继承帝王的希望可就渺茫了,欲知剧情进展,请看下章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