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王氏追上来,塞给李小平一块玉米饼:“还说人是铁饭是钢呢!自个儿怎么就记不住?”
“好了。我记住了。”李小平接过玉米饼咬了一口。
“当家的,”李王氏叮嘱,“一定要记住不要出远门,赶不上回家就在外面住一宿,千万不能走晚路!”
九年前李安和李小平遇到土匪绑架、两年前李小平遇到拦路抢劫,这两件事让李王氏胆战心惊。
李王氏曾经不让李小平出远门,可是,家里的两亩薄田,又养活不了老少三代五口人。
李小平常说,自己没有其他手艺,干算命打卦这一行自古就是属于走江湖的营生,不出远门挣钱很难。
遇到过土匪拦路抢劫就不敢走路了,那要是遇到过土匪打家劫舍,就不敢住在家里了吗?
岂有此理!
不过,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不管李小平说得如何有道理,或者说了多少遍,都无法改变李王氏的担惊受怕和唠唠叨叨。
李小平知道,乡下妇女很少出门,没有多少见识,考虑问题总是一根筋。
既然无法改变她,李小平只能改变自己:随她唠叨吧!自己把她的话当成耳边风得了!
出了大李庄庄口,李小平觉得心情开朗了许多,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道:
“太好了!终于离开了来路不明的刘家人,还有我那个一天到晚婆婆妈妈的黄脸婆!”
片刻轻松过后,李小平的心里仍然不平静。刘家的事情总是像一根无形的缰绳,牢牢地牵制着他的思绪。
“读万卷书,行**路。”是李安为李小平从小就确立的目标和志向。
李小平的丰富的阅历和见识,大多数是在路途中获得李安的言传身教,自己也在日复一日的征途中养成了思考的习惯。哪怕是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事情,他都会百思不厌。
自从五岁被李安收养,李小平早已完成了“行**路”这个目标,而“读万卷书”好像比登天还难。
……
杨集镇街上赶集的人散尽,李小平收了自己的摊子,背着被窝行李、扛着招牌幌子、提着二斤小鮳鱼和一瓶酒,来到了刘大山家的老宅子门前。
这样的吃饭和住宿方式,是李小平从小就熟悉的,也是行走江湖之人最常用的方法。
“有人吗?”李小平大声叫道。
“有人,有人啊!”随着一声清脆悦耳的女音,一位年轻俊俏的农妇走出屋门,“您找谁?”
“我找刘老爷。你是……”李小平以前来这里是在夜里,并没有见过刘大山。
“我家当家的姓王,人家都叫他王老三。”王李氏声音很温柔。
“王太太好!”李小平拱手道,“我们很有缘分:我媳妇姓王,叫李王氏。”
“太好了!我姓李,您叫我王李氏就行了。我小鬏应该叫你舅爹了。对了,您找王老三有何贵干?”王李氏笑容可掬。
“我是生意人,和刘老爷是多年的老朋友。到了杨集镇,我总是来和他喝两杯。”李小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