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街实则是南北两条平行的街,中间隔着五丈河,两岸的人靠渡船往返。
河两岸都是成行的柳树,柳树的细枝嫩叶一直垂落到水面。清风拂过,垂柳摆动,宛如少女美丽的秀发般柔美。
河水清澈见底,泛起鱼鳞般精致的波纹,静静地、缓缓地朝前流去。
阳光照在水面上,闪起点点星光,仿佛千万只眼睛在闪烁。
这景观确实令人心旷神怡,尤其是歪歪扭扭的树干,布满沧桑的树疤,更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美。
对眼前这番乡村美景,李以文却并没有多少兴趣,因为他的足迹已经踏遍大半个中国,饱览过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和被誉为人间天堂的苏杭二州。
大李庄是李以文的祖籍,但他在广西出生、长大,并没有父亲对故乡那份刻骨铭心和魂牵梦绕的情感。
李以文一边走一边计划着铸造铁牛的具体方案,耳边却响起年轻女子的歌谣——
“春天里百花开,忠王一到宜兴来,我伲的嘴巴都笑开。
夏天里来流水长,哪有忠王的情义长,我伲看见忠王像见亲爹娘。
秋天里来稻子黄,割下稻子打成谷,送给忠王当军粮。
冬天里来雪茫茫,我伲一家在炉旁,说起忠王的恩情日夜都不忘。”
“山歌真好听!”一个广西籍的士兵情不自禁地叫起来。
“不是山歌,那分明是江南的小调。”李以文知道,那小调是江南百姓对自己的颂扬。
原来,攻克苏州和无锡后,李以文将江南地区民众田赋和苛捐杂税极其繁重的苦状,上奏给洪天王,提出了减轻田赋和着佃征粮的政策,获得赞许。
农民领了太平天国颁发的田凭后,享受到了“耕者有其田”的实惠,生产积极性很高,江南农村处处稻堆蔽场,一片丰年景象。
吃水不忘挖井人。江南文化底蕴深厚,百姓纷纷用传统的民间小调歌颂让他们衣食无忧的李以文。
“这里远离江南,怎么会有人唱这样的小调?好像这歌声还真的长上了翅膀不成?”李以文心中迷惑。
驮着李以文的大白马,似乎在踏着歌声的节奏,慢悠悠地向着歌声响起的地方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