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01师由空中机动师更名为空中突击师,编成内增加了新型攻击机直升机的比重,增强了火力突击能力。
1977年8月31日,美国陆军步颁发101空中突击师的《任务职责》,明确指出101师的职责是:在全球,首先是在北约地区进行快速部署,以消灭敌军和对地面实施控制,运用独特的空中机动资源,参加合成作战或单独采取军事行动。
70年代,整个美军的海外作战活动受战略退缩的影响,基本上陷于停滞,101师也相应沉寂下来。但是,它在国内政治舞台上却相当活跃。
1975年,它受美国政府调遣,前往美国的小石城平定骚乱,**黑人群众。该师早在60年代就多次充当过这种”政府消防队”的角色。因此,它被美国民众称之为”沙皇俄国的哥萨克”。
1983年,里根政府为了遏制苏联在全球的扩张势头,成立**司令部,负责组织协调美军在中东地区的作战,101师与82师等列入该司令部随时准备调用的部队行列。
此后,101师明显加强了在中东的作战军事准备,部队定期前往美国南方国家训练中心接受沙漠地区作战训练,频繁进行展开紧急演练。每两年一次开往中东与埃及等国家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这些活动为它日后参加海湾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0年8月,海湾战争骤然爆发,美国迅疾作出动介入的决定。9月间,101师全部人员紧随82师之后开赴海湾。
这是它改建为空中突击师以来第一次参加实战,美军计划利用它由400架直升机、200门火炮、200具导弹发射器构成强大的突击力量和机动力去撕裂号称坚不可摧的伊拉克军防线,采用空中纵深突贯的战术,打一场名副其实的”空地一体战”降服萨达姆。
1991年2月24日,地面进攻战役开始,101师打响了它的历史上、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空中纵深机动作战。
101师所属的18军担任联军最西翼的深远穿插,任务是像切蛋糕一样切断科威特战区(含科威特和伊拉克东南部)与内腹一切地面联系,彻底封闭战场。
101师位居中路,从空中实施进攻,其使命一是在伊拉克防线纵深建立前进补给基地,二是切断科威特战区向西、向北通向内腹的唯一两条公路线———沿着幼发拉底河谷的8号公路和哈马尔堤道,充当铁砧,与地面推进的装甲锤撞击,碾碎伊拉克军主力兵团。
2月24日7时整,101师发起进攻,1旅先头部队500人乘上60架UH—60”黑鹰”直升机和30架CH—47D”支奴干”大型直升机从阵地起飞,向北飞越过边境,呼啸着冲向伊拉克军队防线纵深。
一小时后,机群到达边界以北113公里处的降落地点。327团一营的”黑鹰”直升机率先落地,士兵们冲出机舱,清剿周围的伊拉克军。
守卫在这里的伊拉克军队49师一个营进行了短暂的抵抗,但不久,在营长的带领下缴械投降。美军的后续机群徐徐降落,迅速开辟了空降场,建立了名为”眼镜蛇”的前进基地。
美军的直升机又接着展开了穿梭飞行,源源不断地运来1旅其余的2500人和大批弹药、油料和其他保证物资,为18军的作战提供了强大的后勤保障。在这次行动中,出动的直升机规模,在历史上绝无仅有。
25日,101师把进攻矛头指向了第二目标,也是最重要的目标———北界以北的280公里处的幼发拉底河谷。三旅从边界出发,展开了这次军事历史上距离最远的直升机集团突击。
中午,黑压压的机群飞临目标上空,一架接一架降落在空无一人、一片死寂的谷地里。背负着食品、饮水壶和弹药的士兵冲出机场,踩着泥泞不堪的地面冲向指定位置,迅速在与河道并行的八号公路两旁建立了拦阻阵地,在伊拉克南部与北部的联系通道上打下了第一枚钉子。
当晚,腹部受敌的伊拉克军队宣布放弃科威特。
1991年,2月27日上午8时40分,美军101师2旅四个攻击直升机营和骑兵营从”眼镜蛇”基地起飞,向东挺进200公里,在战区纵深建立一个前进基地——”蝰蛇”基地。12时,两个攻击直升机营转向东北方向,攻击伊军战区指挥中枢巴士拉西北面的哈马尔堤道。
有“”空中坦克”之称的“”阿帕奇”直升机穿越层层烟雾,飞临堤道上空,在能见度不到1千米的情况下,利用先进的热成像仪捕捉目标,对着堤道上狂奔的伊拉克军车队猛烈开火,密集的火箭弹和反坦导弹倾泻到地面,伊拉克军车队顿时成了一堆堆火燃烧的残骸,这些残骸挤满了路面。
另外两个直升机营随后赶来,在路北段攻击已经越过堤道的伊拉克逃兵,美军完全堵住了巴士拉伊拉克军经此北撤通道。至此,战区伊拉克军完全被堵在了包围圈内。
各空降场上的美军部队继续战斗,坚守防线,直到28日战争结束。
四天战斗,101师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实施了四次大规模的空中机动行动,跨越总距离超过800公里,是参战美军中机动距离最长、作战范围最广、插入纵深最远的部队,为割裂伊拉克军的防御体系立下了”大功”,在战争史上创造了“”机动制敌”的典范战例。
1992年,在美军进行大规模的整编中,101师被编入应急部队司令部,继续肩负全球机动作战使命,充当呼啸而出的”空中铁鹰”。
(本章止。欢迎您阅读 第十章 女战神丽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