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洋战神 > 第四章前苏第13步兵师第3节至4节

第四章前苏第13步兵师第3节至4节

(接前)

第3节 浴血奋战

近卫兵第13师在1942年9月份战斗中损失很大,10月份初全是师在市中心转入顽强防御。

防御地带的纵深从伏尔加河算起,在500米到300米之间。由于后方有河流的限制,防御纵深显得很不够,从战术上看,地形也十分不利。德军占领的地形高于苏军的防御,从瞭望哨可以看到苏军三到四公里的防御纵深地带,而且德军占领了市中心大部分地区,并向前延伸到市中心码头区的伏尔加河岸,利用许多大型建筑,在自己的前沿修建了稳定的防御地带。

德军已经多次试图歼灭苏军并把他们赶下伏尔加河,但均未奏效,只得在拼死抵抗的13师正面转入阵地防御。近13步兵师34团42团一边努力加固自己的防御阵地,一边派出超小小的封锁组和强击组,进行争夺支撑点的战斗。

尽管德军兵力雄厚,但他们在窄小的街道和被炸毁的建筑物里作战,都无法施展其力量,总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遭受到重大损失。

他们往往弄不明白子弹是从哪里打来的,死神在何处等待他们。

10月24日,苏军攻克了位于阳光大街和斯摩棱斯克大街拐角的服务社大楼的德军支撑点。在攻打大楼之前,苏39团强击小组夜间悄悄的把两门45毫米的大炮运到前沿阵地。大炮的杀伤弹直接命中并消灭德军四个火力发射点,摧毁了部分楼房。强击小组在其他火力的支援下,占领了军人服务社大楼。

对于巴甫洛夫楼,近卫在步兵第42团团长叶林上校正确地估计了全团在这座大楼内防御重点的战略意义。因为这一支撑点是周围地区最高点。从这里往西一公里,以及市内地敌战区都在这个支撑点观察范围和射程之内。它能够与扎鲍洛特诺伊楼、面粉厂四号楼、铁路员工大楼里的各支撑点的火器互相配合,形成交叉火力。故首要问题是拿下这座四层的建筑物。

9月底的一个深夜,巴甫洛夫中是士身负重任,率领三名战士去执行这项任务。在实施侦查之后,发现守楼德军数量不多,他们投掷一颗猛烈的手榴弹,趁硝烟未散,冲进大楼,一鼓作气地歼灭了德军,占领了大楼。

远处的德国人发现苗头不对,向大楼实施了凶猛的进攻。

整整两昼夜,这四个小伙子战胜疲惫、英勇顽强地击退了数倍于己的敌人多次反扑。大楼也因此遭到炮击受到重大损伤。

大部分居民都已经逃离出大楼,只有少数人躲在地下室。就在巴甫洛夫等人即将弹尽粮绝之时,苏军的增援部队赶到了。他们是包括七名机枪手带一挺重机枪的机枪排和四名自动步枪手组成的反坦克枪手小组。几天后,又有四人带着两门50毫米的迫击炮赶到。

就是这些人构成了巴甫洛夫楼的守备部队。这是一个由多个民族组成的战斗集体:俄罗斯人、乌克兰人、格鲁吉亚人、哈萨克人、乌兹别克人、塔吉克人和鞑靼人、犹太人,还有一名战士姓名至今尚未查明。

这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红军士兵在此后的50多个日日夜夜里,几乎没有休息和睡觉。他们沐浴着枪林弹雨,夜以继日地和进犯的德国法西斯进行了殊死搏斗。此战斗正验证了"国家有大事时,倘能一死有益于国,其谁惜牺牲此生命乎?"(古罗马·西塞罗)的正确性。

清晨,德军先用火炮和迫击炮对大楼实施密集的轰击,接着便开始进攻。苏军的机枪排用准确的点射回敬了敌人。由于苏军不停的射击,机枪套筒里的冷水都沸腾了。

忽然机枪手被德军子弹射中倒下了,机枪也哑了,另一名战士马上补充上来,端起机枪射击,机枪又喷出一排排的子弹。

德军进攻的火力也很猛,他们对每块石头、每一个掩体、每一寸土地都进行无情地扫射。苏军用砖头和木头建成的巴甫洛夫楼,因德军不停地炮击空袭而损坏严重。

苏军战士遵照团长的指示,在楼外修建了火力发射点,还挖了一条地下交通壕沟通向那里。苏军在交通壕沟里架设了轻机枪,可以对街面上的敌人进行射击。他们按照三营营长的命令,与七连的另部分苏军守军对头挖,修成了通向面粉厂的100米的交通壕。

在楼内,每挺机枪都有自己的发射阵地。为防止墙壁倒塌,他们对阵地上的许多支撑点和木板进行加固,并在砖墙上开凿了许多抢眼,使射手们可以在三四个地方进行射击。这种结构即使苏军守备部队阵地完全被德军完全包围,苏军仍可以坚持作战。

在58天里,7连官兵击退了德军无数次的冲击,一直没有让敌军穿过列宁广场向伏尔加和河推进。德军用大炮、迫击炮,轰击炮轰、飞机从空中炸,将大楼炸得面目全非,但大楼的保卫者们没有后退一步,没让一个德军从这里通向伏尔加河。

他们为何而战?这是为祖国而战。"我们绝不让我们国土用她自己的子女的血涂染她的嘴唇,我们绝不让战壕毁坏它她的田野,绝不让战马的铁蹄蹂躏她的花草"(英·莎士比亚《亨利四世》)

在近卫兵第13师发起反击后,一直到德军全部被赶出列宁广场及附近地区前,巴甫洛夫楼始终是42团一个重要据点。这座攻不破的堡垒,不仅具有军事价值,同时具有巨大的精神价值,以"巴楼"为代表的英雄主义是斯大林格勒全体保卫者大无畏精神的象征,正如他们所发出的誓言:"血,染红了伏尔加河,染红了城市的街道和公园。德国鬼子正是在这块土地上滑下坡去的,走向灭亡的!

10月19日以后友邻部队增援策应,使62集团军的处境有所改善。11月11日,德军的最后一次冲击未遂。包括巴甫洛夫的楼在内的各个防御支撑点仍牢牢的掌握在苏军手中,希特勒夺取斯大林格勒的企图始终未能实现。德军第94师第267师团长威廉·霍夫曼的日记从侧面反映了苏军英勇与顽强的情况:

"9月13日:……疯狂的野兽。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