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这句话的三天后,阿尔弗雷德带着平静的笑容与世长辞。
说回海因里希,他生于美国,父亲娶了一位法国移民后裔为妻,所以从小海因里希就会说流利的德语和法语。2000年高中毕业之后,他按照沃尔夫家的传统应征入伍,进入美国陆军75游骑兵团服役。2001年“9.11”事件后,他志愿参加陆军“三角洲”部队选拔,并在2002年年中成为“三角洲”的一员,之后随部队前往阿富汗执行任务,2003年伊拉克战争打响后,他又随队调往伊拉克,并且在随后一直部署于伊拉克境内摩苏尔、提克里特、拉马迪等地。服役期间曾获得一枚杰出表现十字章;一枚银星奖章;两枚铜星奖章;两枚紫心奖章和一枚军团荣誉奖章。另外他在服役期间还取得了陆军士官长学校的硕士学位和康奈尔大学欧洲古典文学学士学位。
2013年,在结束了自己的第十次战斗部署后,海因里希以二级士官长的军衔退役。退役后不久,祖父阿尔弗雷德就去世了,但是祖父临终前交托给他的任务却不能不去完成。休息了一阵子后,海因里希登上了飞往德国的班机,先到法兰克福,再转机到汉诺威,按照地址找到了齐格弗里德的家。已经风烛残年的齐格弗里德看起来精神不错,虽然五年前因为中风导致下肢瘫痪,使得他只能坐在轮椅上,但老人仍然热情地接待了海因里希。当齐格弗里德用颤抖的双手从海因里希手中接过阿尔弗雷德的一级铁十字奖章和授勋证书时,齐格弗里德流下了眼泪,一对分开了近八十年的兄弟以这样一种方式见面了。
在德国期间,海因里希一直住在齐格弗里德家中,当然这也是老人的请求,齐格弗里德从海因里希那里得知了弟弟在美国的生活情况,而海因里希也从齐格弗里德那里知道了祖父多年来一直在探寻却始终得不到的答案。
齐格弗里德当年受伤被俘后不久就和数万名被俘的德国官兵一起遣送到了西伯利亚的劳改营,在那个严酷的地方,他看着无数的战友倒下却没有再站起来,凭借着惊人的意志,他在那片冰冷的荒原活了下来。1947年,齐格弗里德和幸存的战俘们被释放回国,几经努力,他终于回到了故乡汉诺威,但是那时他才知道,家人已经死于盟军的空袭。孑然一身的齐格弗里德也曾消沉过,但是历经残酷战火的他再次振作起来。并在1955年德国国防军重建后重新入伍,继续为自己的祖国效力。
海因里希在齐格弗里德家中住了五个多月,直到老人去世,海因里希参加了老人的葬礼,这短短五个月里,齐格弗里德让海因里希明白了他名字中包含的“冯”的含义:那是与生俱来的责任,是家族自腓烈特大帝以来所承载的荣耀;是在危难时挺身而出的勇气;是在时局艰难时克服一切苦难的坚韧;是在守护那些值得守护的人和事时一往无前的气概。只因为他们是马库斯·冯·沃尔夫子爵的后代。
海因里希选择了留在德国,并在汉诺威找了个还算说得过去的工作,在一次他的族兄保罗组织的聚会上认识了他的第二任妻子莉迪亚。海因里希在服役期间曾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常年在海外作战使得他和妻子的矛盾不断加深,这段婚姻仅维持了三年就告完蛋,离婚时两人还没有孩子,所以两人分手的很平静。在聚会上认识后,海因里希和莉迪亚很快陷入热恋,在交往的过程中海因里希得知莉迪亚是一位单身母亲,独自抚养着一个七岁的女儿——克里斯蒂娜。出人意料的是,克里斯蒂娜对海因里希表现出了一种自然的友好和亲近,也正因为这样,在认识半年之后的2014年3月,两人结婚了。婚后不久海因里希取得了德国国籍。2015年初,海因里希和莉迪亚爱情的结晶——弗雷德里克降生了。一家人生活虽谈不上富裕,但也过得其乐融融。但是命运仿佛不愿让海因里希就此平静,巴黎和布鲁塞尔相继发生恐怖袭击案后,欧洲各国纷纷加强了反恐应对级别和安保级别,而地处欧洲腹地,作为中东难民进入欧洲其他国家的中转站的德国更是不敢掉以轻心。海因里希的平静生活被几个登门拜访的德国联邦警察总部反恐中心的官员打破了,他们来访的目的很简单:请海因里希担任汉诺威警察局特警队反恐战术教官。
直到这时,莉迪亚才知道,原来自己的丈夫有着不为人知的过去。当初两人结婚时,莉迪亚只知道海因里希是个德裔美国人,曾在美国陆军服役了十三年,其他的海因里希没说过,莉迪亚也默契的没问过。但是在生活中,海因里希在军中留下的某些习惯却引起了莉迪亚的注意,比如睡觉时无论多么小的动静都会让他立刻醒来;他的右手仿佛像是打了石膏一样,无时无刻都保持着食指半伸的状态,就像是握着枪一样;他的身体上有着令人费解的伤痕……
看着沉思中的丈夫,莉迪亚明白丈夫不是一个甘于寂寞的人,他的过去可能远远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在莉迪亚充满关切的目光注视下,海因里希终于大概的对莉迪亚说出了自己过往的经历……
喀布尔、坎大哈、拉马迪、提克里特、费卢杰……
莉迪亚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一切,自己的丈夫,这个看起来很温柔的男人居然在战火中穿行了十来年。沉默良久,莉迪亚选择付出,支持丈夫的决定。
海因里希就这样成了一个德国联邦警察,直到末世爆发……
末世爆发时,海因里希和同事们在尸潮中挣扎着活了下来,海因里希在“三角洲”十年间应对不对称战争的经验帮助他和同事们清除了驻地,也就是市郊的特警训练中心的丧尸威胁,紧接着就投入到救助周边的幸存者的行动当中,虽然担心家人的安危,但是海因里希也明白自己的职责。那段时间里,海因里希既无法和家人取得联系,也脱不开身回家去看看,除了在心中为家人祈祷之外,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大概一周之后,海因里希他们将驻地周围的感染者威胁基本清除,并十分幸运地和汉诺威警察总局建立起了联系,之后海因里希和幸存的同事们以及一周来救下的幸存者们一起动手,把训练中心库存的武器弹药打包,一同撤到了警察总局。这时海因里希才有时间回去看看家人的情况,动身时,两名警官自愿陪他一起回去。
汽车已经在电磁风暴中完蛋了,但海因里希他们运气不错,找到了几辆自行车。一路小心翼翼地避开尸群,海因里希和两名同事进入了海因里希家所在的社区……
海因里希和他的同事避开尸群进入前院,一名同事立即就注意到了已然空空如也的犬舍,他小声提醒海因里希:“希姆莱(海因里希的昵称),鲁迪不见了。”
鲁迪是海因里希的爱犬,是一条十分聪明伶俐的德国牧羊犬(德国黑背)。鲁迪原来是海因里希所在的“三角洲”第三分队的战斗攻击犬,在一次战斗中受伤,经随军兽医鉴定为不再适合参战,而不得不退役,但是被第三分队一直留在身边,毕竟第三分队所有人都舍不得这位不会说话的的战友。海因里希退役后,原以为再也见不到鲁迪了,但在海因里希和莉迪亚结婚后两人蜜月旅行时,在斯图加特(美驻欧司令部及特种作战司令部所在地)街头偶遇过去的战友领着走路后腿有些跛的鲁迪出来逛街,双方都有些吃惊,但吃惊过后却又大喜过望,于是一帮老爷们干脆找了个酒馆坐下,一人端着一杯啤酒喝着聊起天来。那次以后,海因里希颇费了一番周折才把鲁迪接来与自己同住,就这样,鲁迪与海因里希一家生活在了一起。
闻听同事这句话,海因里希心里“咯噔”一下,一个不祥的预感在心里升起。海因里希悄然几步踏上了门口的台阶,伸手轻轻转了转门把。
门从里反锁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