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劫第二周,江苏无锡,金匮公园内搭建的避难所内。一位武警中尉用硬纸板卷了个话筒在征集有过从军经验的人临时入伍。很多志愿者都来应征,好些都是已经退伍在家很多年的人。一位40多岁,右腿看似有点跛,虽然疲惫但眉宇间透着正气,神情坚定的中年男人到登记员处登记。
“姓名?”登记员问道。
“楚伟。”
“年龄,之前都做过什么?”
“今年43岁,退伍后做保安公司人事工作。”
“那年参的军?退伍时间?从军时隶属哪里?”
“96年参军,在云南省做边防武警,负责边境缉毒,03年底退伍。”楚伟一边说着,一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红本。登记员将本子打开,里面赫然写着“武警中尉楚伟,因在缉毒行动中表现英勇,光荣负伤,授予其二等功!云南省武警总队宣!2003年9月22日”
登记员打量了一番面前这个退伍武警:“原来是老兵啊,您的右腿是……”
楚伟笑答:“小腿上挨了一枪。”
登记员正要接着问话,却被旁边正好巡视走来的中尉给打断了。
“楚伟?!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你!”
“您认识我?!”楚伟一怔,看着面前这个中尉。
“怎能不认识,03年?对,就是03年。你带队围剿一个武装贩毒团伙,因为线人提供的情报不足,你为了掩护队友负了伤。这事迹可是当时全国学习啊!怎么样,这些年还好吗?”
“诶~~~都是成年往事了,回来以后在一家保安公司做人事,还凑合。这几天一直在做志愿者,刚听见喊话说征兵我就来登记了。这一身本事现在能贡献多少九贡献多少吧。”
“说的好,能贡献多少就贡献多少,话说回来,你的伤不影响吧。”中尉看了看楚伟的右腿。
“不碍事。”楚伟说着,走了两步。
登记员见了,小声对中尉说:“老何,看样子伤过骨头啊!枪伤!这会影响行动的。”
这话也被楚伟听见了,连说几声不碍事。中尉见楚伟面上尴尬,忙对着登记员说:“你小子懂什么!人家可是缉毒英雄,他可是长期在边境同亡命徒周旋的前辈!学习他先进事迹的时候我也才进军校没多久!别说是他的战斗技巧,就是用经验都能把你玩儿死。再说丧尸没脑子,枪打的准就行。对吧,老楚?”说罢转头望着楚伟。
楚伟笑笑,随这位姓何中尉就是旁边帐篷领装备去了。
路上,何中尉对楚伟说道:“老楚啊,你的腿毕竟是枪伤伤了骨头,虽然恢复的不错,不过遇上紧急行动多少有些不便,你枪法好又耍的一手好短刀我们知道,但像你这样有经验的老战士我们可损失不起,我们会安排两个人和你一组做你的侧应,不过不一定都是兵,有可能会是能力突出的志愿者。所以你可别老往前冲,多提供战斗经验指导最好。”
“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楚伟可不是浩劫前那些和平年代下的大头兵能比得了的。苏州籍的他从小就有军旅梦,家庭条件也不错。本来大学毕业后就能到家里公司工作,可他偏偏拧的很,一毕业就自个跑去参军了!
他一股子正气和满腔热血,就怕家里拖关系把他弄到安逸的部队,于是想都没想,直接从祖国东面跑最西南面。虽然没能进到正军级的解放军部队,但进了云南省武警边防总队也还满意。在部队期间多次获得比武名次和荣立军功!按理说他这样家庭条件,3年后基本都会选择复员回家,他却没走!还在云南成了家,生了子!依然继续战斗在缉毒第一线!老家和老婆可没少为他担心。
可就是他这一股子拧劲和坚毅,在长期和武装毒贩集团的对峙中,练就了他卓越的射击技巧、格斗技巧等等,更别说积累起来的丰富的战斗经验!可惜这个荣立过三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的“反毒战神”在03年围剿一个坤沙集团下的制毒团伙,因为线人提供的情报不足,为了掩护队友突围不幸负伤,右小腿被子弹打断了骨头。
在解放军昆明总医院接受治疗康复后,楚伟终因骨伤后遗症,行动不便所以不能在深入缉毒一线,部队领导甚是惋惜,考虑他从军期间的贡献,又给他记了此二等功!加上他从军多年,这些年的军功也都抵不过他经常不着家的家庭难处,反复思量后,还是决定按部队安排退伍回家!楚伟回苏州后家里公司他没去,自己跑去找了个保安公司的工作,他做的也好,再加上军功在身,一家3口倒也衣食无忧。此时儿子也在武汉念大学,年纪只比杨杨小两岁。
可这个在2011年“湄公河惨案”发生后叫嚣着自己要在部队一定会要糯康集团好看,2012年糯康落网受审后还直呼解恨的“反毒战神”怎么也不会知道,他将和以后左右人类命运的一位年轻人成为忘年之交!更不会知道,自己会成为导致这位年轻人觉醒的关键因素!
小组的侧应也安排了下来,一个警士、一个志愿者,志愿者不是别人,正是杨杨!这个不爱说话,不苟言笑、精力充沛、浑身猛劲的小伙子,手上砍刀舞的虽无章法,可力道威猛,好似程咬金的三板斧一样没人能架住!楚伟对他颇感兴趣,这小子浑身就像有使不完的力气一样不说,又拧又直!就凭这一股子拧劲和猛劲,楚伟像看到了当年在部队的自己,想想杨杨的年纪,也会惦记自己在武汉的儿子是什么情况。
杨杨可没工夫去了解楚伟的背景,他脑子里一根筋崩的老紧,无论自己是死是活都要保得自己叔叔、婶婶的安全!
杨杨的父亲和叔叔是亲兄弟,家里也是家族制衣裁缝,父亲和叔叔赶上了**下海经商的末潮,兄弟两从传统的裁缝作坊干起,硬是千辛万苦撑起了一个集制衣、销售于一体的公司。由于杨杨的父亲极富前瞻性的引入了先进的管理模式,整个公司做的蒸蒸日上,生意都做到海外去了。杨杨他叔叔精于剪裁加工,公司成立以后,知道自己不是管理者那块料的叔叔承担起了生产车间质量监管的职责;婶婶精通苏绣,手艺不是一般的了得,早在公司成立之前就已和叔叔喜结连理,公司成立之后虽然做了绣工主管,但手艺一直没放下,很多私人订制服装的刺绣部分就是婶婶亲自操刀的。
杨杨他父亲善于管理和业务,叔叔主要负责生产环节,兄弟两人秉承着‘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信条,两兄弟同心协力,当真是把这家小公司给做大了。
杨杨小学时,父母外出联系业务遭遇车祸丧生!叔叔、婶婶把这个哥嫂的遗孤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照顾,即便杨柳出生后,也没有因为家里多了一个亲生的女儿而把杨杨当别人家孩子看!虽然这样,但父母的离世始终在杨杨心里留下了一个空洞。所以他总觉得既然叔叔、婶婶待自己犹如己出,那自己不管死活都要保他们一家平安,身上流过那一滩黑泥以后力量精力成倍增长的杨杨把这个年头守的死死的,所以这根弦绷的实在是相当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