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罢,他抬手翻开书卷,讲学正式拉开帷幕。
方启先生讲起课来,旁征博引,从先秦诸子百家的精妙哲思,侃侃而谈至本朝的为政之要、科考精髓,言辞间不时穿插着古往今来的鲜活典故,将那高深晦涩的学问道理,掰碎了、揉烂了,呈现在众人面前。
台下学子们,起初还有些心思游离,或惦记着方才那场风波,或偷瞧惠和郡主神色,可随着先生深入浅出的讲解,渐渐都被吸引,沉浸其中,或蹙眉沉思,或奋笔疾书记录要点,全然忘却了身外之事。
苏婉清就坐在惠和身旁,她有好多问题想问。
比如,你怎么离京了?
怎么和李义清在一起?
怎么来这毓贤书院了?
方启先生讲完,手中轻捻书卷,目光温和地扫视台下众人,声如洪钟:“诸位,学贵有疑,此刻便是答疑之时,诸君若有困惑,尽可畅言。”言罢,台下学子们先是交头接耳一番,旋即一只只手如春笋般陆续举起。
一位身形敦实、面容憨厚的学子起身,微微躬身,带着几分紧张与期待问道:“先生,学生读史书,常困惑于乱世之中...”
方启先生闻言,捻须一笑,神色悠然:“问得好!乱世似棋局,贤士如棋子...”
答疑渐入佳境,气氛热烈之际,先生目光一转,落到那于逐名身上。
谁知他站起来就问,神色间还带着几分刻意的笃定,扬声说道:“先生,学生以为,自古女子便应以三从四德为纲,当在家相夫教子、操持内务,这书院乃是传圣贤之学、育科考栋梁的地方,实不该有女子涉足其间、抛头露面来读书,您说是也不是?”话语一出,四下哗然,诸多学子面露惊愕之色,交头接耳之声嗡嗡而起。
本就余怒未消的惠和,听到他的问题当场就要炸毛。
苏婉清见状,赶忙伸手扯住惠和郡主的衣袖,在旁低声劝解,示意她暂且忍耐。
上方的方启先生亦是皱眉,没想到自己随意点人,居然点到了刚刚闹事的人之一,且一开口便是这般挑起争端、不合时宜的问题。
旁人不知刚刚闹事的女子是谁,他曾在京中待过数年,如何没有认出惠和郡主?
那可是被圣上捧在手心里的郡主呐,万千宠爱集于一身,便是诸多皇子在圣上面前的恩宠,相较之下,都略显逊色。
言及此处,先生目光不着痕迹地瞥向惠和郡主,和稀泥道:“当下,国法明定,科举之路,女子不得涉足,此乃沿袭旧制,为朝堂选材、定规立序之举,自有其考量。”
原以为打个太极,此事就能揭过,不想一心扬名的于逐名不依不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