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检查下来没什么大事,不过袁洁和孙爱民仍有些不放心,又让孙小好在医院观察了一两天才出院。
这一两天内,他们除了担心孙小好的身体状况外,还认真反思了对孙小好的教育问题。
入院后的第二天早上,袁洁一边喂孙小好喝营养粥,一边问道:“能跟妈妈说一说你为什么那么对待思涵姐姐吗?”
孙小好狡黠地转了转眼珠,随后有些委屈又愤懑地说道:“我不喜欢妈妈对姐姐那么好。你是我妈妈,不是她妈妈。”
“可是姐姐是舅舅家的女儿,是妈**亲人啊。妈妈对姐姐好,并不影响妈妈爱你!”
袁洁试着耐心地跟孙小好解释,期望他能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孙小好依然耷拉着嘴角,继续说道:“可是舅妈就不会对我这么好,凭什么你要对她的孩子好!你给姐姐买了她那么喜欢的礼物,舅妈这次可什么礼物都没给我。这样我们家不是吃亏了?”
听到这里,袁洁有些明白了,自己的儿子存着这样的小心思。
她不明白从小在爱的包围下长大的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脑海中忽然闪现“精于算计”这个词,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她和孙爱民乃至家里的其他成员,可从没有给孙小好灌输过这样的思想。
这次与儿子谈话后,让袁洁有了深深的挫败感。
怀孕时的胎教,生孩子后的早教,幼儿园阶段配合老师进行的幼教,哪一阶段的教育都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力。
可最终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说有些失败。
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
她实在是想不明白,作为一名先进教育工作者,难道连自己的孩子都教育不好吗?
这让她今后还如何为人师?
可是急也没用,要纠正一个人的思想、品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不管怎么说,“棍棒教育”策略还是有些效果的。
从中秋节事件后,被揍了一顿的孙小好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闹出什么幺蛾子。
袁家老两口因为被大女儿袁蕊冠上了“溺爱”孙小好的名头,索性也从小女儿袁洁家搬回了老家江津市,去照顾自己的孙子孙女去了。
就这样,袁洁和孙爱民从孙小好出生后,第一次过上了一家三口的生活。
夫妻俩平时有商有量,轮流接送孙小好上幼儿园、兴趣班,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
这一年,袁洁带了庆阳市一中的新高一,较之上一年的高三班教学任务要轻松很多。
第二个孩子的到来,为这个小家增添了很多喜气,但这份喜气仅仅属于袁洁和孙爱民夫妻俩,对于孙小好来说,像是无形中承受着很多的压迫感。
他为此不止一次跟爸爸妈妈提到,不想要弟弟妹妹,并时不时流漏出不安全感,尝试吸引爸爸妈妈更多的注意力。
他的这种敏感当然逃不过袁洁和孙爱民的眼睛,为此,夫妻俩也给予了他更多的耐心,期望通过爱的传递,消除儿子心中的焦虑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