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再次强调,似乎想确认朱楩是否真的理解了这个决定的重要性。朱楩毫不犹豫地点头,再次深深鞠了一躬,表示:“儿臣听明白了,儿臣附议。”
朱元璋微微皱起眉头,心中满是疑问。他知道朱楩不是一个愚蠢的人,但他为什么会如此轻易地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呢?朱元璋缓缓地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静静地等待着朱楩解释原因。此刻,朱允炆也只是默默地站在一旁,没有插话,仿佛在等待一场好戏上演。
朱楩接着说道:“儿臣以为方先生所言极是,如此做法的确是有违制度。若是父皇今日将这特例的口子打开,日后其他藩王心中定会多有不平,到时不仅父皇为难,就连太孙殿下也会陷入两难之境啊!”
朱楩这番话可谓十分狡猾,至少在朱允炆听起来是这样。他不仅成功地将自己从这件事情中摘出来,还特意在朝臣们面前刷了一波好感,塑造出一个不贪恋权力、公正无私的藩王形象。
众多臣子也确实被朱楩这波操作所圈了粉,毕竟他也跟随大家提出的附议,没有丝毫的不情愿或者是不开心的情绪,并试图说服朱元璋不要为他破例。这种高风亮节的行为,又怎能不让人敬佩呢?
朱元璋皱着眉头想了想后开口道:“安南刚刚收复,需要有人前去接手,你若不去,朕又当让谁去?”
朱楩犹豫了一下,抱拳回答说:“儿臣以为,可以派韩王前去。”
朱元璋听到朱楩的提议后,不禁感到一丝诧异。其他大臣们也纷纷面露惊讶之色,交头接耳起来。他们知道,韩王朱松虽然此次跟随朱楩一同南征,但毕竟年纪尚小,在藩王中属于年幼者。将他派往安南这样的新收复地区镇守,众人都觉得有些不妥,担心他无法震慑住当地势力。
然而,朱楩却看出了朱元璋的忧虑,继续说道:“儿臣认为,韩王目前尚未就藩,而韩地位于北方,那里又有辽、燕、宁等诸位藩王镇守,近年来收纳的牧民数量有所增加,局势渐趋和平稳定。因此,韩王完全可以前往南方,去替父皇守护好边疆。”
朱元璋听后,陷入了沉思之中。众臣子们也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朱允炆和他的四位心腹大臣更是思索琢磨着其中的利弊。
“此外,韩王一直跟随儿臣南征,对儿臣的政令和举措非常了解。只要给他配备得力的军政官员,必定能够确保大明南方边境的安宁。”朱楩自信满满地说。
这话倒是没错,如果要派藩王去安南,那么现在还未就藩且熟悉当地情况的朱松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
朱元璋沉默片刻后,开口询问众大臣:“对于岷王的提议,诸位爱卿有何看法?”
方孝孺率先发表意见:“臣认为岷王殿下的计策考虑周到,实在是良策。”事实上,方孝孺这个人虽然有些迂腐,但也并非完全黑白不分。如果朱楩的策略正确,他也会表示赞赏。
然而,齐泰和黄子澄却保持沉默。他们两人都希望藩王越少越好。尤其是朱松,他尚未就藩,如果一直留在京城,那就再好不过了。正当他们准备提出反对意见时,朱元璋的声音再次响起
“那就让由皇二十子松就藩安南,重修中都府宫殿用作王府,并由平南侯沐晟分领云南卫的十五万士兵前往安南镇守。内阁拟定出三司的官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