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再次短暂的沉默。然后,其中一个人站出来:“我去。”
“我去。”
“我去。”
“我也去。”
然后是所有人:“我们也去!”
三百儿郎,都知道这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战斗。可是,他们没有一个人留下来。后来,在辽东战报上写着:三百戚家军子弟兵,无一人留下,全部奔赴苇子沟,斩敌数千,戚家军子弟兵,无一生还...
寥寥几笔,没有人知道那一场战斗有多惨烈。只是,后来明军打扫战场的时候发现,没有一个戚家军的将士是后背中刀的。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死在冲锋的路上。就是这样一支铁打的军队,仅仅三百人,愣是抗住了黄台吉二十万大军十八次进攻,整整一十八次!
事出紧急,戚元正召集部下集结。看着他们占据的梨花寨,这里曾经是他们战斗过的地方,将阿达礼的儿子苏哈仑两千清兵打的大败亏输的地方。
以后,这里就再也与他们无关了。这里很快就会被清兵占据,不会再有梨花寨这个的地方了。
戚元正举着手里的火把,扔了过去。熊熊烈火中,梨花寨的建筑噼里啪啦的燃烧着。将士们毅然决然,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刚强。
除了兵器,每个人身上都没有多余的东西。因为他们知道,接下来面对着他们的,将是什么。
时间仓促,戚元正发表着战前最后的讲话:“抗住建奴,将他们堵在苇子沟之外。你们坚持的越久,就能给咱们辽东将士们争取更多的时间回防。兄弟们,这将是我带着你们打的最后一仗。我们要让建奴们看看,我们明军将士的厉害。戚家军,出发!”
没有更多的热血,没有更多的**澎湃。每个人都知道这是一场送死之旅,他们能做的,就是杀人,杀死更多的敌人。
在苇子沟,仅仅靠着这三百人,挡住黄台吉二十万大军。这不是件轻松的事,清兵战斗力极强。很可能,打一个照面这三百人就会被一口吞掉。这样的话,戚家军的拼死抵抗就没有了意义。
他们在杀敌的同时,就是一个字-拖。尽量的拖延时间,把苇子沟打成一锅粥。只有这样,才能引起义州方向的注意。但愿,明军的探子能够发现苇子沟的动向。
只有他们把消息送出去,洪承畴发现苇子沟敌人的动向,他才能真正明白黄台吉的目的。
抢夺时间,因为时间已经不多了。黄台吉的行军速度太快,必须赶在清兵之前抵达苇子沟。
戚元正带着部下,骑着战马从梨花寨转而向西北。三百铁骑,一路疾驰。唯一的好处就是,戚家军将士的装备齐全。
这些武器并不是明廷分发的,而是戚元正带着部下抢来的。战马是清军的,弓箭是清军的,甚至于许多将士的甲胄,都是改装自清兵身上的。
之前与苏哈仑一战,戚家军缴获军械无数。现在他们就用这些缴获来的战利品,去苇子沟堵住黄台吉,给予他们迎头痛击。
三百戚家军,他们是大明最后的脊梁。若大明将士皆如此,建奴又何敢!
不过终究是人数太少,这三百人,将让满清看到大明真正的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