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女青娥何足道,人间仙子是无忧!”
“李杜诗篇万口传,公主才调更无伦!”
这是天下人对无忧公主的称道。这天之骄女的光彩,便如那普照大地的旭日之辉,从浣音、西域到中原,乃至海外,无处不在,无处不耀眼。
虽然外人无从得见公主芳容,但连每一个仅见过她覆着面纱的倩影的人也由衷赞叹:天下第一佳人诚不虚也!
救危存亡,力挽狂澜一举已够惊天动地,而她——
辞却所有对己军功的封赏,唯请父王减半皇室用度三年,免民赋税两年,再减税三年,以利战后民生。
十一岁,请国君在每个州郡设一医局,每年遣半数御医下至各局,固定七个月在医局坐诊,并每隔一定时间聚集民间郎中探讨医术,交流经验;余下五个月至乡间游方行医。与留守京城者一年一轮换。另在太医院特辟回春堂,除长留三名御医在内苑外,余皆在堂内悬壶济世,造福于民。
十二岁,君臣每遇国事疑难,询之常得解。
十三岁,国中无论琴、棋、书、画、文、史、医、算术上最富造诣者均已倾尽所学,无能再为其师。国君又延请中国、天竺等外邦多位高人名士为之授业,不到一年又是青出于蓝之势,皆无可授而去。
十四岁,朝堂之上舌战群儒、驳倒众臣、说服父王,允准女子参加科考。
十五岁始,不惜抛头露面,在回春堂为民诊疾,药到病除。妙解医理,太医不及。
十六岁,会集天下才人骚客,以文会友。不拘男女,不论身份,无论何国人氏,富真才学者皆可与会,虽烟花女子也得公主请柬。远方女客设专人专车迎送。未得请柬者尽管自荐,只要能通过专设的才学测试,便为座上宾。一时斯文云集,斗诗论文,佳作纷呈,为文坛百年未有之盛会。
而今公主芳龄十七。
金枝玉叶之尊贵,天下无双之才貌,受父王宠爱,更得百姓拥戴,理应是长乐无忧的了。
初冬时节,暖阳如春。公主寝宫——无忧宫中又有岁寒不败之奇花,四季常青之佳木,更无半点萧瑟景象。宫女们在院中三三两两一堆,或做女工,或谈笑,或嬉戏,或对弈,或耍拳脚,尽情享受午后的闲适。公主是最好伺候的主子,又性喜清净,进了书房常屏退左右,自己独处,由着她们自在,从不管束。此际她又在书房中。从窗口遥望见侍女们的欢颜,她竟自凄然一笑,浓得化不开的悲怆深切地笼罩着周身。缓缓落坐书案前,案上早置好展开的经卷,然她只轻诵了两行,便哽咽难续,只得合上置于一旁。取过薛涛笺来,提笔疾书,满纸龙飞凤舞,只是点滴晶莹频落,污了墨迹。她书毕一张,即丢入近旁取暖的火盆内,一张张地书,便也一张张地尽化作火蝶灰飞。日影悄移,也不知书了多少,直到那素笺尽为泪痕湿透,再也无法落墨,她才停下笔来。分明悲痛已极,却又强忍着不哭出半点声音来,只是坐着,任那止不住的清泪,依旧无声倾泻。
“殿下,歇上一会,用点茶果如何?”又过了甚久,门外三声轻叩,传来宫女诗音的声音。虽说公主欲召唤自会拉响铜铃,但每次她独处过久,宫女们总难免关切,贴身侍女自来相询。
无忧闻声惊醒悲绪,急忙拭去满脸泪水,将湿了的空白纸笺系数掷入火盆,同时答道:“茶果我不用,给大家吧。今儿这‘紫笋云蕊’未及前日‘龙井雀舌’,换沏原来的便是。”
诗音应命去沏茶,剑吟的俏语又隔门传入:“公主平日总教导我们读书最不可为书所困,怎么每每自个捧起书,提起笔来便连魂儿也被拘了去,这大好的天儿还要撇下大家久闷书房。难不成是只许州官这个,不许百姓那个,我们可不依。若是诗音姐来时公主还不肯释卷弃笔,大家伙可真要一拥而入了,也算得‘上行’‘下效’。”
“小妮子就会曲解来编排我的不是,怕了你还不成?”无忧边强打精神用平日的轻松口吻回她,边将一无色无味的药膏仔细涂抹在眼周鼻头等处。哭肿的双眼、泛红的鼻尖竟迅即恢复了原状。待得诗音奉茶进来,她周身上下早已没有了丝毫泣过的痕迹。但自幼一块长大的侍女还是能察觉些许她的黯然。诗音放下茶,偏首端详了下她便道:“公主不开心呢,又在想吴嬷嬷了吧。”
“嬷嬷离开我都三年了,我实在是想她。也不知她老人家而今怎样?”虽是面对最亲信的人,哀恸也只能深埋心底,能流露人前的,惟有这思念而已。
“嬷嬷回中原是和家人去游赏山水享清福了,必然是快乐自在得很,殿下只管放心。瞧这三年来时时牵挂得少了多少笑颜,人也消瘦了,也不怕嬷嬷知道了心疼。”诗音伸手为她拢了下发丝,安慰道。
\"可嬷嬷她毕竟上了年纪……她把我从小带大,便如娘亲一般,我却未曾尽一日之孝!\"无忧长叹,\"明日便是老人家的生辰,我若能陪在她身边就好了。\"
\"也怪嬷嬷不肯带公主一同出游。其实咱们这么多姐妹定能护得公主周全,偏她不放心。\"随后进来的剑吟接口道。她与诗音和公主最是贴心,除却无忧要独处时,书房、闺房她们都是可以任意出入的。
\"胡扯,那中原人心险恶,虎狼之地,谁又能确保万无一失?殿下岂能去得!\"诗音瞪了她一眼,转首对无忧道:\"殿下人虽不能伴着嬷嬷,但心中常惦记,便是心长相随,就如吴嬷嬷疼殿下的心一般,是不会稍离的。纵不能当面贺寿,心香遥祝,也无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