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已经加上了,然后号别全部是写的普通医生。”
“这样,你们在便民门诊门口立个牌子,上面写着什么为了祖国医学事业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医生,本门诊医生为培训进修医师,请您为了后续能有更多优秀医生接诊,支持他们的工作如何如何如何的,反正你们看着写吧,大概就这个意思。让患者支持一下。”
“自己掀自己老底……合适么?”
“这个老底,该掀就掀开,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如果不这样,我们的医生怎么成长。谁不是一步步走过来的?沈钊?你当初号多么?”
“当初?快别提了,主任的号都挂完了才轮到我,进来还得念叨一句怎么这么年轻。”
“你看,专科大夫都这样,何况咱们便民呢,所以,知情权还是要保护的。”
“那就试试看吧。”
“最开始的试点在普内、普外和中医。中医科每天会有人过去支援。然后剩下的就是便民自己来做。通知一下相关科室,每个科室出三个人,具体是谁,科室主任自己决定,是轮换啊,还是固定的,咱不管。”
“行,回头我去说吧。”沈钊把这个活接下来了。都是医生,沈钊去说也好办一点。医生之间还是会多少给一些面子的。
时间就像野驴啊,这跑起来就拉不住了,柴明扬一门心思铺在教学门诊的建设上,实际上开设一个新的门诊并不是什么容易得事儿,设备采购、科室设立、人员编成各种事情都压在柴明扬的案头,因为他是这个课题的申报部门领导,所以很多文件都需要他签字。资金倒是也到位了,但是这些资金里面除了固定资产之外,还有一部分是用作补贴支援医生的绩效的,人家白给你干活也不好啊,只能是补贴了。
还有就是这里面柴明扬专门划出来一块资金用来做设备损耗和练习,因为很多的实习护士也都会在这边打点滴啊,配药啊,打针啊什么的,你保不齐就有设备损耗,这都是算科室成本啊。
前前后后折腾了一个多月,到元旦放假前最后一天,柴明扬和便民门诊的宫主任把所有的医护都叫到一起开了个会。
“同志们,元旦放假回来,我们教学门诊就要开诊了,我先问问,紧张么?”
台下很多人笑了笑,这里面很多人都是很多科主任精挑细选出来的第一拨人,毕竟谁不想把自己最好的学生送出来见见世面呢。有的科室直接把自己的嫡系研究生和博士生拿出来了。中医科更狠,直接送来了几个家传中医的人,而且这些人都是已经考下来了“中医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证的”。从经验上来说,实实在在的老中医了。
柴明扬还专门问了中医科,中医科的秦主任说这些人吧,都是在家里从小就学抓药啊,背汤头决啊,大了点就开始学切脉、配伍选药、针灸,还有之前那个自己把自己扎针扎偏瘫的,人家从小跟着家里学正骨学膏药的。
但是呢,家里面老人认为现在的中医是经过提炼的科学中医,所以把这些孩子都送到专门的医学院去学习了,而且还有的人学的是西医,就是为了做中西医结合。柴明扬这一下整个都给拉过来了。
“紧张也别怕,我看过你们的简历了,中医部我一点都不担心,都是老中医了,普内和普外的,你们一定要做好病案记录,必要的时候及时联系上级医师处理,哪怕现场翻书都行,不行就摇人。你们的身份,在门诊都会有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