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关于张献忠
“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
这是一首成都至彭山沿岷江一带的民间上了一点儿年岁的人,大都耳熟能详的流传了数百年的民谣。
这首民谣,数百年来一直在告诉着人们,张献忠当年败走成都前,在这一带藏有巨量的财宝,谁要是找到了石牛和石鼓,就能判断出藏宝的地点。
有财宝,特别是有巨量财宝,肯定就有人要想得到。但人们长时间专注于寻找“石牛”和“石鼓”,希望能找到这一对打开宝藏大门的钥匙,可愣是找不到,自然,也就无法找到宝藏。
到了大清朝,朝廷为了获得宝藏,以充实国库,一度组织地方官府按照传说中的线索和留存下来的史料中的记载,在成都至彭山一线的岷江段,进行过寻找、发掘和打捞,但是连银花花都没能见着。
四川进入军阀割据时期后,军阀为了获得更充足的经费,也曾组织过打捞,不消说,仍然毫无结果。
民国时期,政府为了充实抗战经费,想挖出这批传说中的宝藏,但是,还是无果而终。
难道,数百年广为流传的张献忠在锦江一带埋藏有巨量金银,是假的?
难道,民间传说得有眉有眼还有证有据的“八大王剿四川”,也是假的?
究竟是真还是假,我们先来看看这几件事情吧。
成都市大邑县有个王泗镇,镇名的由来,就是因八大王剿四川的典故而来的呢,而且这不是传说!
传说王泗曾经是皇家御酒烧坊的酿酒师,因有一身武艺,好打抱不平,在皇家御酒烧坊犯了事,要被杀头,在友人的帮助下逃了出来,投效到张献忠麾下,当了一名将军。这个事件倒很有可能是一种传说。
但王泗却实有其人,他随张献忠南征北战,辗转来到四川后,奉命带领所属兵将,去驻守扼川西坝子要冲的西营,西营就是现在的王泗镇。
因王泗懂酒,张献忠就派王泗把征战中抢掠夺来的大量烧酒运到西营去窖藏。王泗和他的部队不仅在西营驻扎藏酒,还在西营筑灶酿酒,因此也教会了当地人酿酒。因王泗带去了皇家御用烧坊的酿酒工艺,王泗镇在当时就成了远近闻名的酒乡。时至今日,王泗镇不仅酒厂特别多,出产纯粮好酒,而且还是天之蓝、海之蓝、红星二锅头等高端知名品牌酒的原酒产地呢!不信现在就去大邑看看,北京红星二锅头酒业公司的四川分公司,就建在离王泗镇很近的县城边呢,为的就是就地取材,就近销售。
据传说,张献忠江口兵败后,因形势所迫,对守住大西国丧失了信心,原本打算避开已经打到汉中的清军,走水路东出四川,再北上抗清,但船队在江口兵败后,水路已行不通,就仓皇带上部队改走陆路,直接向东出川。
临走前,张献忠下令大屠杀,但王泗因为在驻防期间与西营一带的百姓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不忍心执行屠杀命令,就抗命按兵不动,这才得以让王泗镇和大邑县大片地区的百姓幸免于难。
王泗虽被张献忠一怒斩首,但张献忠忙于逃跑,没能来得及屠杀百姓,就带上兵马,匆匆东去,取道潼川、盐亭、西充,往川东逃窜。
张献忠逃走后,王泗镇的百姓感恩于王泗,有当地望族,就出面组织百姓纪念王泗将军的救命之恩,为王泗塑像,把西营更名为王泗镇。
至今走到王泗镇去,还能看到两个景观,一个是王泗镇街中心的十字广场上,王泗将军的塑像,仍然雄赳赳气昂昂地站立着。另一个是王泗镇所辖范围的大大小小的酒厂,那可是鳞次栉比,一家挨一家呢,不信去王泗镇的地面上走走,看看会不会被空气中飘散着的酒香把你给熏醉了?
而张献忠带兵逃离四川时,不知道他是一生杀人过多,杀成狂魔了,还是因兵败气急,丧失了理智,在逃跑的路上,所过之处,无论男女老幼,尽数杀死,真正叫妇孺尽诛,鸡犬不留!
据老年人说,张献忠带兵东进途中,经过潼川府乐安铺时,所经之处,也是见人就杀,而且是挨村挨沟,逐一屠杀,遇有大户,顺便抢劫财物。
当杀人军马走到乐安铺街场口的一条沟口,正准备开赴进这条山沟去屠杀时,一马当先的张献忠走到山沟口上,发现有一座用两块石板拼搭的长约三丈还转了个弯的宽石板桥时,就策马过桥,可是他的马怎么也不过桥,拿鞭子抽也不过桥,张献忠认为这是他的马在警示他,这条山沟进去不得,去了必有灾殃,于是号令回马,屠杀其他山沟去了。
据说,这一条后来一直都被叫作“太平沟”的山沟,就是因为当年张献忠剿四川,杀到乐安铺时,走到沟口石板桥边,马不过桥,这条沟的上千居民才得以幸免,因而得名“太平沟”。当然,现在沟口立的牌子,就叫“太平村”了。
太平沟的典故,有没有王泗镇那么真实呢?当然不得而知,反正现在都还有白胡子老头儿还记得这个典故。
从这些典故来看,要说张献忠只是一个与李自成齐名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拿下成都后,还当上了大西国皇帝,他当年并没有屠杀四川人吧,似乎也说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