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派重臣前往封地,代燕王行事!”
“这,岂不是天赐良机!”
如果林一寒在这。
他绝对会惊呼,这齐泰虽然是儒学大师,没有领导才能,但是也不是一个真正的书呆子,只会“礼义廉耻”。
要是朱允炆听了他的意见。
以燕王朱棣发疯的缘由,把他留在应天治病,实为圈禁。
再派一精明强干的大臣前往燕王封地,不出三年功夫,这在诸王中势力最大,最为年长的皇子便彻底没了威胁了。
这!
岂会有那所谓的“靖难之役”!
“这!”
“齐师傅,这,这可行吗?四叔他......”
闻言。
坐在龙椅上的朱允炆有些心动。
这其实朱允炆也知道自己镇不住场子。
尤其是在朱元璋驾崩之后,他的这些叔叔都是一方藩王,手握大权。
于是他就曾经询问过朱元璋,要是百年之后叔叔们谋反咋办,朱元璋说了三个方案。
第一,就是以德服人。
其二,是将叔叔们召进京城软禁。
其三,就是派兵攻打。
即使是接受了多年儒家思想的朱允炆。
他的心中也清楚,以他弱冠侄子,登上这大明皇帝的九五之尊宝座。
他的那些叔叔,岂会服气。
至于第三个方案,刀兵相对。
虽然朱元璋的这些儿子都有土地和军队,但是和朝廷比起来,军队少的可怜。
其中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也才十万人左右。
和中央近百万比起来,根本不值得一提,不过到万不得已,朱允炆不想走上这“武力杀叔”的路子。
所以。
此时这齐泰所提出来的方案,确实是很中朱允炆的想法,既顾虑到了叔侄之情,又能够解决“藩王尾大不掉”的危机。
“不可啊!陛下!”
“削藩从燕王开始,万万不可!”
这时候。
黄子澄察言观色。
见到朱允炆已经十分的心动,他连忙跪倒在地,哭诉着说道:
“陛下!
“这自古明君所为,就讲究一个光明正大,出师有名,名正,才有大义所在!”
“俗话说,长兄如父,如今燕王乃是陛下叔叔中的最年长者,又已经因为先帝去世而伤心过度,悲痛欲绝!
这应天城中的百姓,都为燕王的孝顺动容。
一旦陛下此时把燕王软禁,削了他的封地军队,这岂不是给了天下人数落陛下的口实!”
“尤其,这不是让百姓们怀疑,陛下得位不正嘛!”
对黄子澄来说,他是正统的儒家大师。
从成为朱允炆的师傅之后,黄子澄便想要把朱允炆培养成为自己心目中,那书中所描述的那种上古圣君!
因此,他是坚持反对首先削藩燕王朱棣,让朱允炆刚刚登基,便背上骂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