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我的东北军 > 第十节德国盟友

第十节德国盟友

被这番说到自己心坎里面的话听的热血澎湃的希特勒簌地起身一把用力握住林森的右手,两眼发亮大声道:“说的太对了!林森先生,很久以来我一直在努力地唤醒德意志人民的觉醒,我一直疏忽了外界力量的支持。张学良将军说的太对了!是的,德国需要一个同样不幸但是同时正在努力奋发的盟友!我的东方朋友,我承诺!假如我,纳粹党能够执掌德意志,我一定和东北政府执手联盟起来!共同对付我们共同的敌人!”

“未来是属于中国和德国的!”林森傲然道。

“是的!未来的世界是属于德意志民族和中华民族的!”希特勒也高声道。

来自东西方的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

东北政府对纳粹党的援助不是空话,第一批支援资金200万美金便立刻通过瑞士银行到了纳粹党手里。林森等人在已经位居德国魏玛政府内部的数名东北间谍的策应下也全力支持希特勒问鼎政权道路。手持张学良那本对欧洲和德国十年预测稿本的林森更加犹如能未卜先知般为纳粹党立下数不胜数的功绩。纳粹党内的不稳定分子也由于张学良的情报机构而被提前揪出水面,到1932年,纳粹党的实际权力集中在七个人手中——希特勒、罗姆、格利戈尔施特拉塞、戈林、戈培尔、弗兰克以及中国东北人林森。其中的冲锋队队长罗姆和格利戈尔施特拉塞很快从这七个人之中清除,因为林森提供了大批证据证明了他们的不可靠。在后来对冲锋队的清洗中,党卫军代替了它并且使的希特勒更加信任林森等东北顾问了。东北顾问们为希特勒提供了大批资金和大批可靠有力的情报供其向德国的权力中心迈进,纳粹党内的反对者们被一一清除,希特勒距离中央政权越来越近,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被一一铲除。到了1932年初,纳粹党如浸了水的海绵一样迅速膨胀到拥有380万党员、国会中拥有270个席位的大党了。1932年7月31日,在新一轮国会大选中,纳粹党获得了1450万张选票,一跃超过德国所有政党成为德国第一大党。9月12日的德国总理选举中,希特勒奋斗了13年的努力有了结果——他终于当选为了德国总理(在张学良的干涉下,比历史上整整早了1年)。在接下来继续问鼎德国最高权力的道路上,在打击其他党派东北顾问们在张学良的策划下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独树一帜”的方法,11月1日,希特勒在林森的协助策划下阴谋制造了“国会大厦纵火”事件并且嫁祸给了德国共产党,以此为开始接下来数年内的德国爆发了一系列事变,使的德国其他党派都遭到强而有力的打压。纳粹党逐步在德国取得了统治地位,而且其势力四面八方扩散进了德国的各个政府部门和军队中。党内对冲锋队的清洗,使的罗姆、格利戈尔施特拉塞为首的最后一批反对希特勒的纳粹势力被彻底铲除。1935年8月7日,德国总统、陆军元帅兴登堡病逝于东普鲁士总统府,随后进行的总统大选中,4700万选民中43829763票赞成希特勒担任总统。德国国家新闻局向全国发表通报:德国总统和总理职务合而为一,希特勒将担任国家元首以及德国国家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1935年9月1日,在纽伦堡举行的纳粹党代表大会上,希特勒心情特别愉快,他身边站立着数名纳粹党元老,包括身着笔挺中山装黄皮肤黑眼睛的林森。希特勒发表讲话道:

“正像世界不能靠战争过活一样,各民族也不能靠革命过活,革命在德国一直是罕见的。19世纪的神经紧张时代已经与我们告别......在今后一千年里,德国将没有其他革命!”

雷鸣般的掌声中,希特勒在背后的东北政府大力支持下登上了德国权力的顶峰。

希特勒言而有信,从他担任德国总理职位以来,他就用手中当时还有限的权力与东北开展了多方面的合作,其中三分之二是军备研究,另外剩下的基本都是商业贸易。在东北会战时候,希特勒不顾德国总统兴登堡的反对执意通电世界首先宣布德国支持中国东北政府,谴责日本政府。并且在东北战事激烈时候,连同东北政府一起对摇摆不定的苏联政府施压,迫使苏联不敢出兵东北。

自1930年起,从德国威廉港——中国东北秦皇岛这条海上航线一下子成为了世界上最繁忙的交通海上路线。一艘艘德国和东北货轮来回往返,数以千名的德国科研专家、工程师、机械专家、舰艇专家、航空专家以及军队高级军官、军事人才和大批的机械设备来到东北,而大量的石油化工产品、稀有金属、矿藏工业原料则搭载着返航的轮船去往德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936年6月,是张学良正式接手东北的第八年,虽说经历了东北会战,但是此时的东北在他的苦心经营下可以说是百业俱兴。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超额完成,现在已经进入了第二个五年计划。首先东北一系所控制的领域就由当时的东三省扩大到了北方六省二市,共188万余平方公里,人口4200余万。经济势力更加雄厚,可以说是一日千里腾飞。在一系列有效的宏观政策控制和广大东北百姓的艰苦奋斗,其中仅仅1935年,东北粮食产量就达到8400万吨,占全国38.3%;棉产量84.6万吨,占全国32.1%;生铁产量417.4万吨,占全国81.8%,钢铁产量358.9万吨,占全国87.5%;煤炭产量5900万吨,占全国62.7%;电力100.5亿千瓦时,占全国48.5%;原油产量877.8万吨,占全国99.9%。政府1935年财政收入达到47000余万元(法币),平均经济增长速度为17.7%。工业总产值达到18.5亿美元,现代工业在东北国民经济中占33.5%。这是因为东北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整个计划由近500个大中型项目和3700多个小型建设项目组成,在这五年内,全东北共投资施工建设的工程达到6800多个,其中大中型项目439个,大大超过原计划的188个,许多项目提前完成了任务。

东北的交通运输事业成就也很大,全东北至于1935年底,新建了24条铁路,使的张学良“让东北大中型城市之间都有铁路直通”的目标胜利完成;而公路的建设也是突飞猛进,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的时候,东北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公路网,至1935年东北铁路干线全长2.2万公里,公路9.8万多公里,东北交通之发达冠于全国。至于为什么东北的交通建设事业这么飞速,这要感谢日本人在东北留有大批的“开拓团”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这些开拓团主要是日本的平民和流浪武士还有退役军人等等组成。东北会战日军战败后,这些日本人全部被张学良下令羁押逮捕,总数大约有40余万人。按照张学良的话“咱们也不能养着他们白吃饭不干活呀”,在张学良的默许下这些日本开拓团被东北的民兵看押下被迫充当劳工修筑东北的铁路公路,东北民兵们对这些不请自来跑到自己国土上“开拓”的日本人自然没有什么好感,在修筑公路铁路的途中,只要发现消极怠工的日本人一律皮鞭棍棒伺候,所以在东北交通事日益兴盛的背后则是大批大批日本劳工累死饿死冻死病死的黑幕。据相关资料不完全统计,在此期间非正常死亡的日本劳工超过10万人,基本上每修筑一公里的铁路或者公路就倒毙一个日本劳工,所以后期有关历史研究学者所说的“东北的铁路和公路是由日本人尸骨铺设的”这话一点也不夸张。

此时的东北也是人才济济。刚刚建设东北的时候,张学良就深知一点:人才比什么都重要。在他的授意下,东北安全部成立相关工作部门用各种方法将国内的著名学者、科学家、工程师等科研和文艺两方面的人才源源不断弄到了东北。张学良指示他们——“对于这些国宝级的人才,无论如何都要弄到东北来,哪怕用绑也要绑来。”而且张学良还下令“请到的人才将按照人数对执行任务的人员进行嘉奖”,所以东北的特工人员们干起来极为卖力,几乎是“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在这种不懈努力下,著名数学家陈建功、苏步青、华罗庚被东北安全部用高薪从浙江大学“聘请”到了东北理工大学任教;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也成了东北联合大学的地质学教授;桥梁专家茅以升、气象学家竺可桢、制碱专家侯德榜、X射线学家吴有训、已经作古的国学大师梁启超的三个儿子——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专家梁思礼等等此时中国国内著名科学家几乎一个不剩全被张学良“弄”到了东北。除了科研专家,国内的文艺学者也是张学良下手的目标。民国时期中国著名的六大文豪“鲁郭茅巴老曹”——鲁迅、郭沫若、矛盾、巴金、老舍、曹禺六人也被东北安全部的特工们或邀或请或绑或骗一个不落全部成为了东北联合大学的首席文学教授,除此还有著名文学家叶圣陶、沈从文、朱自清、赵树理、谢婉莹(即冰心)、周作人(鲁迅先生的弟弟,著名科普作家,但是后期做了汉奸)、聂绀弩、戴望舒(著名诗人)、林语堂(国宝级文豪)、章太炎(国宝级朴学大师、思想家、民主革命家)、章士钊(国宝级大师、民主人士)、徐懋庸、王力(古文学家)、吕叔湘(语言学家)、叶蜚声、徐通锵、钱玄同(语言文字学家)、胡适、季羡林(国宝级文学大师)、傅抱石、蒋梦麟(著名学者)、于右任(国宝级学着)等等等等全都被张学良弄到了东北,其中钱钟书连他的夫人杨降(也是著名文学家)夫妻两个本来分隔两地却一起被请到了东北在东北得以团圆。还有翻译家朱生豪(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傅雷,历史学家陶菊隐、何兆武、王世襄及其夫人袁荃遒(美术学家),美学家朱光潜、宗白华,哲学家冯友兰、陈望道,经济学家薛暮桥,著名诗人徐志摩、穆旦,文学家皆民主人士闻一多、李公朴、臧克家,作曲家田汉、聂耳,戏剧家梅兰芳、程砚秋,画家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林风眠,漫画家丰子恺,刘海粟(艺术大师,中国近代美术教育事业奠基人),教育学家陶行知、黄炎培、陈鹤琴,思想家熊十力、徐复观、历史学家吴晗等等等等全部被弄到了东北,可以说中国国内的科研文艺大师人才十有八九此时全被张学良搞到了东北,甚至连阿炳(华彦钧)都被东北的工作人员从道观内请到了东北。大约有5000多名国内各方面科研专家、学者、工程师、文学家、艺术家、文艺工作者成为了东北各大学的教授讲师或者东北科学院的院士。刚开始其中半数以上的科研文艺工作者们对张学良这种所谓“求贤若渴、招聘人才”的粗暴方式很是不满,有人讽刺张学良简直就是梁山水泊的草寇作风,把人逼上梁山。他们中很多人都是被东北安全部的特工架上就走,连同亲属家眷一骨碌莫名其妙就到了东北。但是此时的东北确实不是混乱不堪的国统区可以比的,东北社会环境稳定,经济繁荣,思想民主,一些遭到国民党当局通缉迫害的人士在这里还得到了安全保护(比方鲁迅先生,他可一直在国民党当局的黑名单上),他们的科研文艺事业在这里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鼓励。张学良也给他们提供了安定的学习研究环境和先进的科研设备以及充足的研究资金,加上张学良本人不止一次亲自前往看望和道歉,才慢慢地平息了这些科研文艺大家们的怒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把国内的人才搜刮殆尽后,张学良又把猎食的眼光投向了国外。首先就是那些中国在外留学的人才。在21世纪,张学良(楚飞)经常看到某某国籍的华人获得诺贝尔奖,比如195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和杨振宁、197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1986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199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钱永健、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高锟。还有美国,那么多宇航员也全是华裔美国人,感觉特别遗憾,中国人如此优秀,出了这么多的杰出人才,却流落在外给别的国家工作,这些中华民族的精英一定要全部一个不剩弄回国内。首先张学良就想到了为新中国两弹一星作出杰出贡献的“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这三个科研泰斗。尤其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和世界著名火箭专家,后期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导弹之王”,被美国人称为“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可以说是泰斗中的巨星。可惜此时的钱学森只是20多岁的青年,尚且在中国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还没有像历史上那样于1935年前往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张学良也不管这些,按照自己的记忆,将此时中国的未来科学巨星一一列了一个名单,包括: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屠守锷、吴健雄、邓稼先、胡刚复、吴蕴初(中国近代化学家,发明味精)、建筑学家朱启铃、核物理学家王金昌、黄昆、光学家蒋筑英、植物学家胡先驌、生物学家童第周、医学家林巧稚、郑大章(物理学家,居里夫人的学生)、吴自良、朱光亚、王希季、赵忠尧、程开甲、杨承宗、谢希德、唐敖庆、徐光宪、吴文俊、郭永怀、张文峪、林兰英、师昌绪、杨家犀、陈能宽、郭永怀(著名火箭导弹专家)、奥本海默(原子弹之父)、刘先志(穿甲弹专家)、钱骥(空间技术专家)、姚桐斌(冶金学和航天材料专家)、赵九章(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两弹一星元勋)、杨嘉墀(两弹一星元勋)、陈能宽(两弹一星元勋)、陈芳允(两弹一星元勋)、任新民(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两弹一星元勋)、王希季(两弹一星元勋)、王大珩(两弹一星元勋)、于敏(两弹一星元勋)等等等等。当张学良把这份大约三百多人的名单交给东北安全部工作小组负责人的时候吩咐道:“这些人都是我们国家以后的栋梁之才,不惜一切代价无论如何都要弄到东北来,他们要多少钱都无所谓,即使由于学业没有完成等原因一时间来不来东北也得给我预定好,等他们学业有成之时绝对不能让他们飞到别人那里!”甚至张学良还想把后期“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给弄到沈阳,可惜他的思想太超前,此时的袁隆平才是个三四岁的小孩子,因此不得不作罢。

其中最离奇的就是邀请张伯苓先生的过程,作为中国著名的教育家的他自然也是张学良下手的对象。当东北安全部的政工人员在西南找到正在忙着筹办南开大学的张老先生并说明来意的时候,没想到固执的张老先生一点也不给张少帅面子,毫不领情根本就不愿意前往东北。东北的政工人员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都打动不了张老先生的主意。碰了一鼻子灰的东北特工们本来打算撤退,但是张伯苓老先生已经被张学良“明码标价”好了,张少帅曾说“只要谁能将张老先生请来,就奖励3000大洋”。重赏之下的东北特工们情急之下居然在张伯苓的茶水里面下了乙醚麻醉剂,等到张老先生醒来的时候,他和一家大小都已经到了东北联合大学里面的张学良给他特批的专属洋楼住宅里面了。气的七窍生烟的张伯苓立刻带着全家就要离开,但是刚刚出门就看见东北联大的几千学子密密麻麻站在外面打着“恳请张伯苓老师留下”的横幅挽留他,连东北教育部副部长陶行知都亲自前来挽留,啼笑皆非的张伯苓无奈之下只好留下就任东北联合大学校长之职(原校长冯镛担任东北军空军副总司令,终日忙于东北军的空军建设事务,已经辞职)。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张伯苓老先生也不愧是一代教育大师,在后来的短短数年的励精图治便将东北联合大学建设成为了进入世界前十名的一流学研殿堂,为东北培育了大批的精英人才(此时北平大学和清华大学也是东北教育部下辖的高等学府)。

张学良就是靠这些令人不齿的无赖方法将中国国内外的各方面人才几乎全部搜罗到了东北,难怪后来国民政府中央科学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哀叹:“堂堂中央国府科研文艺人才凋零,全部跑到东北去了!”

在下决心把中国国内外华人人才搜刮一空后,张学良贪心不足又想着挖起了其他国家科研文艺人才的心眼。张学良(楚飞)记得自己在21世纪网络上看过一张被誉为“世界最强组合”的照片,那张黑白照片上29个人都是人类20世纪各国的科学巨匠,包括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玻尔等人,每个人都起码获得过一次诺贝尔奖,其中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毫不夸张地说,20世纪人类科研成果尽在这29个人之中,哪个国家得到了这29个人其科学研究水平起码一下子提升二十年。让张学良心痛的就是这些世界著名科研巨头后来基本被美国人捞了个干净,而现在自己就必须要抢在美国等国之前将这些世界科学巨星搞到东北来。尤其爱因斯坦这个满头白发的老头,在物理学上的造诣真是厉害的让人五体投地。如果说钱学森抵得上五个师,那这个老头简直就可以抵得上一个整编集团军了,被世人誉为是继牛顿之后的人类第二物理学泰斗。此时希特勒上台后的在德国掀起的反犹太的风暴也帮了张学良的大忙,作为德国犹太人的爱因斯坦自然也成为了纳粹当局迫害的对象,历史上爱因斯坦最后不得不移民到了美国,而此时的现实就是:1933年7月11日,爱因斯坦携着家人全被东北安全部的特工人员连哄带骗安全秘密接到了东北,立刻被东北科学部安排在东北联合大学担任物理学高级教授并且担任东北科学部终身院士。更加让张学良欣喜若狂的是,和爱因斯坦一起陆陆续续来到东北的还有欧洲大批犹太籍科研专家。此时席卷德国的反犹浪潮让德国的犹太人不得不通过各种渠道离开德国,由于欧洲各国惧怕德国所以基本不愿意接纳犹太人从而得罪德国,而作为德国盟友的中国东北政府却在欧洲大开通往东北的方便之门,因此大批的犹太人陆续来到东北落地扎根,其中不乏大量的各方面人才和工程师。除了这些犹太科研工作者,英法美苏等国在东北安全部不懈努力下,也有不少科学家被请到了东北。其中有英国微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1928年发现青霉素)、法国量子物理学家德布罗意、丹麦物理学家尼玻尔、英国射线学家威尔逊、美国光学家康普顿(1960年发现激光)、美国化学结构专家鲍林、德国物理学家斯特思、匈牙利犹太籍航空航天学家冯卡门(钱学森的导师,航空航天物理学领域的泰山北斗级巨匠)、美国物理学家普朗克、美国核物理学家海森堡(美国原子弹之父)、哈恩斯特拉斯曼(1938年12月首次制造核裂变),还有恩里科费米、厄尼、卢瑟福、查得维克、盖革、米勒等。

这里还有一个著名的人物,那就是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文:MabyaSklodowska)玛丽居里(MarieCurie)(1867.11.7—1934.7.4),出生于波兰,因当时波兰被占领,转入法国国籍,是法国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世界著名科学家,专门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在研究镭的过程中,她和她的丈夫居里(也是著名物理化学专家,后来不幸于1916年死于车祸)用了3年又9个月才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g镭。1933年的居里夫人不但失去了丈夫而且自身由于多年从事放射性科学研究而身染多病,几十年来由于长期从事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工作加上恶劣的实验环境和对身体保护的不够严格,时常受到放射性元素的侵袭,使她的血液渐渐受到了破坏,患上白血病。她还患有肺病、眼病、胆病、肾病、胆结石甚至患过神经错乱症。当时在法国的东北政府办事处声称可以帮助居里夫人治疗疾病而将其于1933年12月从法国接到了东北,虽然张学良下令调集全东北最好的医生和药物不惜一切代价救治这位20世纪世界科学界最伟大的女性,但是居里夫人还是于1937年8月20日不幸病逝于中国北平中央医院(比历史上去世时间推迟了3年),但是她在东北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研究资料,并且她的几名子女都留在了东北继续从事放射物理学和化学的研究。

近万名国内外优秀科研人才和文艺大师的到来让东北的科学艺术发展水平突飞猛进,一时间中国东北沈阳成为了全中国乃至世界的科研和文艺的中心。张学良还下令东北政府拨款十六亿美元为基金储入中国东北中央银行成立“春秋”奖(取义中国春秋百家争鸣之意),分为自然科学奖、社会科学奖和人类和平奖,奖励给每一年为人类科学和艺术以及和平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这也为世界顶峰科学奖项一直被诺贝尔奖垄断而出一口恶气)。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落下帷幕,德国遭到惨败。军队被削减,但是大批雄心勃勃的军官和下级官兵都不愿意接受德国战败的现实,在接下来德国遭到英法美等战胜国的制裁的悲惨下场更加让德国军队上下乃至政府高层都迫切渴望能够重振德国军队,在“下一次战争”中洗刷德意志的耻辱,为德国为日耳曼民族重新夺取荣誉和利益。在希特勒的纳粹党上台之前,德国陆军内部就有高层秘密开启了多项新式武器研究计划,但是由于遭到《凡尔赛和约》的束缚还不敢过于张扬,而希特勒这个大日耳曼主义者的上台则更加愈发毫无顾忌发展军备,而此时张学良的东北军便成为了德国的现成盟友。纳粹和希特勒的上台可以说离不开张学良派往德国的“顾问团”的功劳,所以希特勒和整个纳粹党都对中国东北政府充满好感,那么1932年以后的德国政府也当然是亲东北的政府。在希特勒和张学良的多番秘密接触后,东北和德国签订了一系列军事装备研究合作条约。在希特勒的亲自指示下,超过5000名德国高级武器科研人员和武器设计工程师搭载货船携带着数以吨计的设计图纸和大量的科研机械设备陆续来到中国东北。在这里,张学良慷慨地提供了雄厚的工业研究基础和资金以及多处武器设计场所和武器测试场所。同时东北的武器研制专家也和德国专家展开了密切的合作,德国克虏伯、亨舍尔、保时捷等著名军火公司也与东北金属公司、东北重机械公司、东北军工厂等东北军工机构开展合作,在海陆空三军领域的新型先进武器的开发研究上共同广泛研究活动。一座座秘密的科研机构悄然在东北腹地深山老林中建立起来。同时两方军队为了培养优秀军事人才,都纷纷派遣军官学员前往对方军校学习。据不完全统计,从1930年到1939年,德国政府大约派出超过4500名各军种兵种军官来到东北长城军事学院学习,而东北军空军70%以上的飞行员也是在德国飞行学校培养出来的。为了增加中德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1935年8月在张学良和希特勒的共同批准和大力支持下,中德联合大学正式成立,其德国分校和中国分校分别在柏林和沈阳于同一天建立。

1933年底东北战争爆发时候,东北军正规军为步兵25个师40万人,预备役民兵部队45万人。会战结束后由于已经和南京政府决裂,张学良索性干脆直接表明宣布东北军扩军,其中东北军陆军建立独立步兵第1旅至独立步兵第50旅共计50个旅40万人,空军扩建为25个航空大队。则东北军正规军便达到八十万人,预备役民兵也在短短一年内膨胀为一百万人,加上其他特种部队和武装警察部队,战时东北军可以调动200万庞大规模的训练有素部队参战,军事实力之雄厚已经占据当时整个中国各方实力总和一半以上,甚至超过了南京蒋委员长的中央军。此举极大引起了当时国内各方势力的强烈反响,南京蒋委员长得知这一情况后大怒,娘希匹!谁给他的扩军权力!南京政府几乎每日一次通电全国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张学良“私自扩军、意欲不轨、破坏统一、劳民伤财、引起纠纷”,靠近张学良东北地盘的山西阎锡山、山东韩复渠更加是惶惶不可终日紧张不已,生怕哪天张学良和蒋介石翻脸双方正式大打出手东北军出兵关内首先就将自己的一省之地给吞了,而他们自己由于还在名义上听命于南京中央政府,所以根本不敢像张学良一样肆无忌惮扩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1936年3月朝鲜战争爆发时候,东北军陆军主力一下子变成了陆军25个师又50个旅,总兵力80万,预备役民兵部队100万。部队装备更加是日新月异,其中第101步兵师,107步兵师等五个步兵师换装装甲师成为了东北军乃至全中国第一批机械化部队,其余20个主力师也已换装半机械化部队,其余50个步兵旅则逐步转化为摩托化部队。

东北军的新式装备基本和德军一致。其中步兵使用的枪械,德国陆军装备部官员一致认为东北军使用的“三〇”步枪性能良好,而且经过实战检验,无论在风沙泥水等恶劣作战条件下都能保持精良的性能,性能优于世界上英法美苏等国步枪,完全满足接下来十年内的战争要求,便决定新的德国陆军步兵部队也采用东北军的“三〇”式步枪作为制式步枪。这样德国军部直接从东北进口“三〇”步枪的车床,也节省了重新研制新式步枪的大量经费。

“三〇”式步枪资料:1930年由东北第一兵工厂枪械设计局设计定型,口径7.92mm,全长1250mm,枪管长750mm,枪重4.0kg,容弹量10发,有效射程400米,子弹初速950米每秒。同时该枪型还有大量衍生型,比如“三〇”式马枪、“三〇”式狙击步枪等等。

东北军本来并不是很注重手枪的研制开发,直到1933年才和德国枪械专家研制出“三三”式制式手枪并广泛装备东北军和德军军官。(“三三”式手枪主要性能数据:口径5.8mm,全枪长188mm,全枪重0.77kg,初速480米每秒,有效射程50米,弹匣容量20发。)

另外东北军枪械设计局和德国步枪专家联合研制下,并且请来苏联枪械专家卡拉什尼科夫参加研究,于1935年将张学良一直念叨的“AK-47”提前现世,当然了它的名字也变成了“AK-35式全自动突击步枪”,这款坚实耐用故障率极低的优秀步枪后来成为了20世纪人类武装力量的象征,采用了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回转闭锁机构,它的枪管和机匣螺接在一起,枪管镀铬,弹匣用钢制成,击发机构为击锤回转式,发射机构直接控制击锤,能事先单发和连发射击。口径7.92mm,初速710米每秒,有效射程300米,射速600发每分钟,弹匣容量30发,全枪长700mm,空枪重4300g,可以安装刺刀。主要缺点是射程不远,精度不高。

在确定用东北军使用的“马克沁”重机枪和“MG-43”式轻机枪、捷克式轻机枪作为德军的制式机枪后,德国枪械研制专家和东北兵工厂工程师还研制出后期被日美英法等国军队惊恐地称之为“死亡镰刀”的“火神”六管重机枪,这种全重达到70kg的重机枪拥有六管枪口,全力发射时候暴风雨般的子弹能将一堵水泥墙扫翻,威力不亚于一门75mm步兵炮。后来在实战中,这款机枪的火力能够直接削断进攻敌军士兵躯体。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不人道”的机枪。

陆军火炮的研究也成果极大,德国陆军部对东北军130mm加农炮、150mm加榴炮和180mm榴弹炮也极为满意,但是东北军防空炮很少,后来引进了德国著名的88mm防空炮。同时双方还研制了其他大口径火炮和岸防炮等等。而陆军武器研究的焦点莫过于“陆战之王”坦克的研究了。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