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飞扬的尘土中,文雪柔目送着三轮车离开后,她暂时也没离开的想法,而是转身朝路边走去,在崖沿站定。
十几米高的山崖下,左边是成片成片分隔开的田地。
田地一直向前方远处延伸,直到遇到尽头的山才终止。这座山,翠绿翠绿的,是长满了毛竹的竹山,因此村里人叫它毛竹山,又因为毛竹山是一条山脉,于是又有了东竹山和西竹山等按照方向来区分的称呼。
整条毛竹山脉由西向东蔓延,在前方绕了一个半圈,堪堪把文家村围住。村前又有一条大河,当真是依山涉水的风水宝地,也不知文家的先祖是如何找到这里的。
而在田野的右边,最引人注目的,则是那棵榕树,枝叶繁茂,从空中望去,犹如一棵撑开了绿伞的蘑菇。在这棵绿蘑菇下,周围是一大块空地,村里平时祭祀祖先,或是有什么活动,都是在榕树下的那块空地上举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棵榕树正位于村口,再往后,就是成片的文家村落,大部分的房屋都是青砖乌瓦,保持着完整的古风,也有少部分的三层楼房林立其中,就像鹤立鸡群,十分显眼,象征着村里少部分先一步富裕起来的人。
呆立好半响,文雪柔终于感觉身心平静了许多,这才深呼吸一口气,返身提起行李和物品,沿着山路前行。
山路的泥土有些软,人走在上面一步一个脚印,她的心仿佛也随着这些脚印渐渐变得踏实,宁静。
山路地势渐低,两旁出现了不少杉树。也走了不知多久,被树木遮挡住的视线豁然开朗;平地而望,那棵榕树茂盛的树冠,碧绿的树叶,有一种遮天蔽日的气势,让人望而生畏。
沿着脚下的路继续前行,路上遇到不少扛着农具下田干活的村民。这些村民中,她认识的,不认识的,一个个都用好奇的眼神打量着她,甚至在擦肩而过之后,还回过头来张望。
文家村通往外界的道路虽然难行,但也并不是没有外人进村,尤其是最近几年,文家村正在搞竹编,正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俗语,因为靠着毛竹山,所以文家村家家户户的人都会一手高超的竹编手艺,就算是文雪柔自己,也会用竹篾编织些小玩意。
竹编这东西,以前因为没需求,所以各自家中都是编些竹篮竹筐之类的自家用,而现在则会定期有车辆进村,把各家编织的竹编工艺品给送到城里卖。在文雪柔离家的这段时间,文家村的竹编已经在城里卖出不小的名气了。
所以村里人对于有陌生人进村并不觉稀奇,稀奇的是,一个看起来这么漂亮的城里姑娘,手里提着行李和各种营养品,独自走在村头路上,怎么看怎么像是来省亲的,难道村里谁还在外面有亲戚?
路过看到文雪柔的人多多少少有些猜测,但大部分人也不过是看到她长得漂亮,所以忍不住多看几眼,没有其它多余的心思。
而文雪柔也知道,自己只要进了村,不管如何都会引起村里人的好奇,最好的办法就是低调,不要多问,不要多说,无视那些目光就可以了。
走过通往村里的小石桥,脚下的土路变成了花岗岩铺就的石路,而人也终于进入了榕树树冠的范围,更加近身的体验这棵百年榕树的庞大。
关于村口这棵百年榕树的故事很多,是村里很多小孩子喜欢听的故事,记得小时候,她也很喜欢在树下的大青石上坐着,听村里的老人讲故事,可如果没故事听,那这块空地自然也就成了小孩子的游乐园。
此时,空地上就正有几个小孩在玩耍,看到文雪柔走来,纷纷用好奇的目光望了过去,但她没有停留,径直走过小孩的身边,绕过树下的大青石,继续往村里走去。
到了这里,路上遇到的人就更多了,不管是站在门口朝外泼水的少女,还是在二楼窗口向外张望的老婆婆,又或是赶着牛走,正要下田的农夫,一个个都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她。
不管这些人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不管他们的目光如何,文雪柔都只能默不作声的前行。
直到远远的看到了自家院落的矮墙,她才放缓了脚步,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慢慢的接近。
沿着小路,绕过门前的小池塘,她便站在了院落的门前。
院门是虚掩着的,院里没有动静,像是没有人在家。她稍作迟疑,伸手推开了门,走了进去。
如同村里大多数房屋一样,文雪柔家的房屋也是颇有年代的建筑,土木结构的主屋,左侧是不与主屋相连的侧屋;被当做厨房和仓库。
而在侧屋的对面,一连排开的是石磨,一张四人座的石桌,还有人工压力井。
这之间留下的空地,既可以当晒场,也可以当临时的编织工地,但更多的,则是她幼年时的玩耍场所。
站在门口良久,看到家中一如既往的没有丝毫改变,内心莫名的勾起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