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司长,这是领导让全体干部共同学习的文章,你看看。”
一名手下将报纸复印件递上,只见燕赵党报四个大字赫然出现在眼前。
随后,邓司长便读到了李晓月的最新佳作。
产能过剩……供给侧改革……邓司长越看越觉得思路打开,忍不住跟手下念叨起来。
“小曹,你知道我这次去闽省出差,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吗?”
小曹听到邓司长问话,心里猜测肯定是有跟文章相关的情况,不过面上还是作出一副聆听状,好让领导能痛快将心里的话吐露出来。
“沿海各村镇现在其实就陷入了一种产能过剩的状态,那些村干部乃至乡镇干部,根本不懂得市场调查这回事,都是别人搞啥自己就跟着搞啥,看到隔壁村搞了一个电子元件厂,自己村就也跟着搞。”
“小厂也不存在技术研发这种事,都是拿来主义,做最低端的组件,厂子是越建越多,钱却是越挣越少,产品也越来越难卖。”
“现在倒还好说,真要等wto谈成了,这些厂子只会是被市场淘汰。”
邓司长一边说一边摇头,小曹则是时不时点点头,表示他有在听。
“除了村镇以外,城市的情况也不遑多让啊,这篇文章里提到一些领导有路径依赖,这次我去考察就遇到了,某位市领导,辗转在三地任职,在每一个主政的地方都搞一个钢厂。”
邓司长说着,语气带着无奈和戏谑:“我听说之前有军工企业向钢厂下单,结果人家压根就生产不出军工要求的钢材,都把部队领导给整笑了。”
小曹心里也是想笑,这种厂子除了能稍微缓解一下就业问题,和给领导刷一下政绩外,真的没有太大意义,污染治理的成本或许都比他们的生产价值高。
“这篇文章里面提到的现象,放眼全国都极其贴切,里面一些建议也不错,这位李记者,是经济领域的人才?”
邓司长感觉脑海中没有关于李晓月的印象,应该不常在财经版块发表文章。
小曹当即汇报道:“不是,李记者是第一次涉及财经版面的评论文章,之前写的多为民生版面,她是燕赵省李委员的女儿,之前曾经……”
小曹简单将李晓月的背景介绍了一番,其中还提到了丈夫王国华。
“你的意思是,这篇文章可能是王国华借助李晓月的名义发表出来的?”
邓司长沉思一会儿,突然想起王国仁提过一个姓王的年轻人,他将小曹打发走后,很快拨通王国仁的电话。
“对,就是上次跟你提过的新台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就是发行债券的那个新台开发区。”
“还有,我不是说了想让你帮忙批修路款吗,就是想修通新台的高速公路……”
王国仁自然是在电话里将王国华大夸特夸,用词稍稍夸张,但所有事迹都是事实,不存在夸大。
邓司长沉吟半晌:“国仁,我准备去一趟新台,到时你给我找个向导吧。”
“行,没问题。”王国仁一口应下。
王国华并不知道又有上级领导想要来新台考察,他仍旧是按照自己的规划一步步将新台的建设进程往下推进。
至于美食节、招聘会等,都交由下属去办,王国华不打算插手,让手下人多多锻炼。
“常务,已经确定给贤省长下药的背后主使,除了四季教育的刘达之外,还有柳书记的女儿柳编辑,不过涉及到柳编辑的部分,证据不足,只有口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