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少使大人的话,通政司乃太祖高皇帝所立,他老人家说政务如水,意在常通,上传下达,成为政务中枢。”
“尤其是裁撤中书省之后,朝廷也就没了丞相,通政司成了朝廷中枢,事务繁忙。”
是的,都说老朱是个老农民,没什么文化。
他搞的这套中央集权制度,强化皇权等措施,绝对称之为无师自通。
他裁撤丞相,搞出个通政司衙门,成为朝廷各部门之间的总调度室,分水池。
也就是皇帝的综合事务办公室。
小爷我从太子办公室副主任,调至皇帝办公室副主任,特么的都是副职。
我拿的是一个副职薪水,干的却是两个正职的活。
而且还是担责掉脑袋的买卖。
我亏大发了。
不等吴用说完,徐钦打断道:
“那你便说说,咱们司具体负责些啥?”
吴用点头,“最主要的就是奏疏,上传下达和分派。”
“……”
吴用嘀嘀咕咕一顿述职,徐钦听得头皮发麻。
娘的,通政司的工作职能,就像后世的快速配送中心。
这个年过下来哦,小爷我要累得散架趴下。
想到这里,徐钦不由得倒吸一口气。
说到底,这事还得怪朱重八。
本来朝廷有个丞相,就是来调理阴阳,典领百官的差使。
朝堂内外政务,大大小小,都要先经过丞相这一级,上传下达,纲举目张。
可老朱疑心病特重,就想着皇权独大,于是就废除了中书省,直接以皇帝之尊,兼任宰相,直面六部。
今后天下事无大小,皆要上呈天子。
这样一来,就需要一个衙门替老朱做初步整理,传达圣命。
毫无疑问,这个职责就落在了通政司头上。
而通政司可以看作是皇帝的大秘。
六部都是各管一摊,哪怕强如蹇义和夏原吉,都只能负责本部事宜。
解缙,杨士奇,杨荣等人,目前已全部转入《永乐大典》的纂修工作。
太学堂,军学堂的基建项目才刚启动,人员招聘进展不快。
朱元璋特么的像打了鸡血似的,精神特别棒,每天坚持上早朝,还亲自批奏折。
六十八岁还能让妃子捣鼓出一个公主,当重孙来养。
朱老四可就没有他爹的旺盛精力,不久以后就会设立文渊阁。
文渊阁就是内阁的前身。
事实上内阁的设立,慢慢占了通政司的权职。
再往后,朱棣连政务都懒得处理,他热衷于亲征,至死不渝。
就这样,内阁权柄也是越来越大。
等到明代中期,整个内阁包括首辅大人,内阁大学士等,那是一统江湖。
吏部尚书等六部都要对大学士俯首帖耳。
只是这些年内阁还没有设立,司礼监尚处在“宦官不得干政”的阶段。
由此看来,通政司就是名正言顺的天子大秘。
自己这个通政少使,的确算是重用了!
现在,把解缙和三杨等弄到手下,神不知鬼不觉成立文渊阁,让他们忙活算了,自己也能轻松一点。
吴用尚不知徐钦心里在盘算些什么,只是继续介绍道:
“禀少使,咱们通政司有通政主使,少使,下设左右通政,又有左右参议,另外还有抄录,誊写等官员若干,大小九品以上就有三十几位。”
徐钦听罢点了点头,询问道:
“对了,我听说通政司主使跑路了,现在又是天官挂名,可那些左右通政,左参议呢?”
“他们都去哪儿了?”
是啊,徐钦这才醒悟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