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定的,它涉及经费,土地,行政人事调度等一系列事宜。”
徐钦闻言点头称是,“这个当然,下官回去之后立马着手准备,拟定计划,然后呈报给尚书大人。”
蹇义道:“那好,此事就这么定了。”
徐钦起身告辞。
他知道蹇义平时非常忙碌,要不是他是徐氏少主,这位天官恐怕连见上一面都难。
……
紫金城,御书房内。
内侍总管郑和碎步入殿,作揖道:
“启奏陛下,那个人来了,就在殿外候着。”
上首正位,登基不久的大明永乐皇帝朱棣,正端坐在御案之后。
他手持朱笔,正在一份奏疏上批注着。
“传他进来!”
朱棣头也不抬,直至批注完毕,这才直起身子。
这时,从门外低头进来一位三旬过半的男子,面朝上首双膝跪地,双手前伸,叩拜道:
“微臣恭请圣安!”
“平身抬头!”
“谢陛下。”
他起身站立在御案前,双眼平视只是瞬间,便又微微地躬身低眉。
他叫胡濙,常州府人士,兵部五品通判。
他的另一个身份,则是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
“胡濙,纪纲可都给你交代清楚了?”朱棣询问道。
“禀奏陛下,纪大人都已交代清楚内容,微臣铭记在心。”
“那好,你即刻出发,记住,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没有朕的诏令,不得擅自回京!”
朱棣凛冽道。
“微臣谨记圣命,微臣告退。”
胡濙躬身后退,然后离开。
“陛下,此人可靠?”
望着渐渐远离的背影,冷眼旁观,一直气定神闲的姚广孝,忍不住问上一句。
朱棣抬首,目光注视着姚广孝道:
“他由纪纲推荐,据说做事谨慎,为人忠诚,在兵部任通判,不显山不露水,作为朕的密使去寻找‘仙人张三丰’应该比较合适。”
朱棣所说的‘仙人张三丰’,这是掩人耳目的托辞。
姚广孝心里明白,实质是那个下落不明的建文帝朱允炆。
登基之后,该平息都已平息,一切都陆续正常轨道。
江山大局日趋稳定,人们开始安居乐业。
唯一让朱棣不踏实的,就是那个出逃在外,‘假死的’朱允炆。
朱棣是以‘清君侧’发起的靖难之役,攻破紫金城之际,朱允炆却‘自焚’,死于皇宫那场大火之中。
所以,朱棣迫不得已,在众人的三请四唤之下,这才奉出太祖高皇帝的“遗诏”,登基帝位。
他似乎是不得已登基为大明皇帝,改年号为永乐。
这样,符合大明的祖制常理。
倘若某天,‘自焚而死’的朱允炆,突然出现在世人面前,岂不是打了朱棣的脸。
篡位两字,就明白无误地写在永乐帝的脑门之上,将遗臭万年。
天家颜面何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