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在后山埋伏的马承等人,见城中火起,知时机已到,正欲依计行事。
只见下方许多蛮夷之民不知前方发生何事,皆堵在城门处观望。
马承得了陛下“不许枉杀平民”之令,不敢就此间下去砍杀驱赶平民。
一时间拿不定主意,只在原地踌躇。
刘林见马承为难,略微思考后向马承道:
“马将军,陛下确实令吾等不可枉杀,但陛下也命令吾等见城中火起便突袭敌寨后门。
末将认为,临阵之将当随机应变,切不可钻牛角尖。
为今之计,吾等应先以突袭为主。
倘若吾等依计行事,控制敌寨城门之后,再行杀戮之事,那最多算吾等失职。
如今城门尚在蛮夷手中,吾等若就此踌躇不前,贻误战机,那才是大错一件啊!”
马承闻言,不由恍然大悟,而后赞赏地拍拍刘林肩膀道:
“汝所言甚是,事不宜迟,汝在此处带领弓弩手居高临下射住阵脚,吾率其余兵卒攀爬而下突袭城门。
待吾掌控城门后,汝再率队攀爬而下,占住城门高处,吾却率军冲进城去!”
刘林闻言连连点头,而后二人各自依计行事。
再说正面张翼、庞宏等人。
二人深夜开始,便埋伏于两河交汇处山脚之下。
直至巳时,才见蛮夷兵至。
二人耐心等待,放过蛮兵先锋,只等蛮夷中军渡河。
张翼见蛮夷中军半渡之时,便率主力径直杀向渡河之兵。
庞宏则令弓弩手在高处向蛮夷先锋齐射,将其压制在原地,而后令剩余兵士上前围剿之。
两人默契配合,一番冲杀之下,蛮夷见抵敌不住,放弃渡河,转而向后方城塞逃去。
庞宏留在原地,收降、清剿散落蛮夷。张翼则是率大军一路掩杀,直至与陛下会兵一处。
李世民、马承、张翼等三路兵马,最终在蛮夷城寨南门汇合,将冉駹夷共主马旄王擒获。
此战杀得蛮夷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官军虽也有损失,但大大少于蛮夷之损失。
毕竟是突袭战,敌军见中计,先自乱,并无激烈抵抗,几乎是被官军碾压式的追赶、屠戮。
李世民见三路官军皆获胜,如今又完全掌控局势,面上掩不住的喜悦。
待众将士将城中之火扑灭,李世民便进入城中,就校场高台之上站定,欲召见马旄王。
此时除马承、刘林二人领兵四处收降散乱蛮兵,并沿途安抚蛮夷民心之外,其余诸将皆相伴陛下左右。
待蛮夷首领至,李世民挺身昂首立于校场之上,威严道:
“左右,将此间蛮夷首领,皆尽押上前来!”
下首陈忠闻言躬身道:
“喏!”
而后迈步走下高台,令兵卒将所擒一干蛮王、蛮将等皆押在高台下首处。
李世民见一应蛮族首领皆至,厉声道:
“马旄王何在?上前一步,与朕答话!”
此时,众蛮夷首领中,一位身着兽皮夹袄、外套蜀锦大氅的壮汉迈步向前,以手扶胸,躬身以汉语道:
“小王冉駹羌共主,冉马龙旄毡王,参见笔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世民冷哼一声,不屑道:
“哼!小小蛮夷,这名号倒是不少。朕且问汝,既自称‘小王’又遵朕为‘陛下’,为何不服王化,起兵反叛?”
马旄王低头略微迟疑后躬身答道:
“回禀陛下,小王与汶山郡内诸多部落,皆曾臣服归附与大汉朝廷。
只因近些年来,朝廷连年征伐,且多有令吾等配合官军行动。
吾等人少,又处于此等险山恶水之中,经不起连年征伐。
个部落皆怨声载道,前不久,吾等听闻丞相新丧,朝廷动乱。
皆惧怕曹魏趁机由雍州南下清剿收降吾等。
这才无奈选择起兵向朝廷示威,欲请求朝廷准许吾等南下向蜀中移居,以避曹魏之兵锋。”
李世民闻言冷哼一声道:
“何为‘请求’?难道整装待戈以抗王师就是汝等请求的方式?
惧怕曹魏来攻,难道汝等就不惧怕面对吾大汉兵锋?”
马旄王自知理亏,不敢立即答话,只把眼睛不住在眼眶中打转,企图寻找理由为自己辩解。
李世民见马旄王迟疑,知道此人顽固狡诈,不敢正面向自己认错,还在思虑狡辩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