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贫道观之,陛下乃龙中金龙,万圣之姿。以陛下之才能,我蜀中定能日益强盛。望陛下切勿急功近利,该怀仁时亦怀仁,需立威时也当尽出雷霆手段。”
李世民看范寂对自己很有信心,于是又想到范寂另一身份——益州豪强。
“逍遥公如此信任抬举,朕倍感荣幸,治国理政之事自不必多说。只是这强龙、地头蛇之争,终究是要分出个胜负的。既然逍遥公对朕如此推崇,那朕便要厚着脸皮在逍遥公这求一颗‘定心丸’了!”
范寂早就想到,陛下如此礼遇不可能只是简单谈谈治国理念,重要的还是自己这层“益州豪强”的身份。当然自己在民众之中的声望也是陛下看重自己的一个因素。
“陛下只管放手去做,虽贫道也曾是益州豪强,但先帝、陛下知遇之恩贫道常记在心。倘若有一天,陛下为了我蜀中强盛、兴复汉室,与益州士族站在对立面,届时贫道定当不惜一切代价倾力相助。”
言罢,范寂将手中酒杯摔得粉碎。
“若有迟疑,贫道便有如此杯,粉身碎骨、不复轮回!”
李世民大受感动,赶忙扶起跪拜下去的范寂。
“逍遥公心意朕已知之,有逍遥公这颗定心丸,我蜀中定然日益强盛。”
二人互相搀扶,各自归位。
李世民看时机成熟,便问出了自己心中最担心的问题:
“逍遥公,其实朕心中已然有了一些想法,只是之前不知逍遥公心意,未曾相问。”
范寂听罢,神色一凝,继而又会心一笑,“陛下真乃当世圣君,之前陛下所问所虑已让贫道十分敬服,没想到陛下腹中还有良策!贫道洗耳恭听!”
李世民先是谦虚几句,而后正色道:“但凡治国,总离不开一个创新改革。逍遥公以为,当今局势,适合实行新政否?”
李世民之前考虑过试行“均田制”“府兵制”,然而平叛接连受挫,益州士族暗中搅局,让李世民不得不暂时放弃推行新政,专注于眼前的麻烦。
如今眼前麻烦李世民心中有了计较,这心思也就转向了改善蜀中制度方面。
借着今日之话题,趁着范寂刚表态支持自己的机会,李世民准备直接一问到底。
范寂听罢,略微沉思。
“如今陛下在朝堂之上尚未稳坐,不宜再行改革之事。
贫道以为,陛下需有足够心腹嫡系,掌握蜀中军队,之后再行改革之举。
届时心腹可替陛下执行新政,军队可保新政顺利执行。当然贫道只是试言之,一切决断还在陛下一念之间。”
李世民听范寂意思与自己心中规划不谋而合,于是更加器重范寂。
二人把酒言欢,直至日将西斜。
命霍戈护送范寂离宫后,李世民借着大好心情,在御书房内与黄皓、张嫣闲谈。
实际上李世民是个从谏如流的明君,但凡国家之事,李世民都会广纳群臣意见,而后再行决断。
虽说今日范寂之言对李世民颇有启发,但是李世民还是想听听不同意见作为对比。
于是黄皓和张嫣便充当了这个角色。
看二人皆已到位,李世民便直奔主题:
“朕决定放益州士族一条生路,给他们一些支持朕的机会。你二人认为,此事可行否?”
张嫣听罢不假思索道:“阿斗哥哥,只要咱们剑够锋利,管他益州士族还是曹魏、东吴,小妹定叫他们臣服于阿斗哥哥之下!”
“很好,小妹能想到以武震慑,着实难得。”
张嫣虽鲁莽,但是所言非虚,也正应了范寂所言军权之事。
黄皓看张嫣发表完了看法,也稽首道:
“张二小姐所言极是,奴婢以为一味强权打压,终非上策。或可效仿诸葛丞相之于南中,攻心为上。”
听完二人见解,李世民心中大定。
诸如张嫣、黄皓等无甚治国经验之人,尚且知道武力威慑,攻心为上。
更别说朕与范寂、蒋琬、吴懿等人了。
看来是时候改变对益州士族之策略了!
拿定主意后,李世民也将思维重点放在了如何利用行刺、流言之事,引诱益州诸公吐露心声,从而判断其中谁为可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