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如说吴三桂,他看了眼边上白广恩和白腾蛟,心中就想开了。 自己可是自烽火燃起之后,就从山海关一路追建虏到蓟州,并且也是追杀建虏和蒙古鞑子,功劳应该和袁时中差不多吧? 而且那袁时中是反贼出身,自己可是将门世家,光是这出身,就比袁时中要好。他都能封爵,自己想必也可以吧! 他正在想着时,轮到蓟州总兵白腾蛟了。 让吴三桂有点想不到的是,白腾蛟没有封爵,只是封了中军都督府都督,武勋正一品右柱国,不过又兼了马兰峪关总兵。 原本的白腾蛟是蓟州总兵,明末时候是正二品,如今封为正一品,连升两级,实权也扩大,统领蓟州和马兰峪关两处兵力了。 对此,没有前面封爵耀眼,可这虚衔和实权都提拔,其实是不错了。 就白腾蛟本人来说,稍微有点失望,但要说有多失望,那也没有。 他心中其实很清楚,蓟州这一战,如果不是皇帝事先布局,派了阎应元过来,蓟州失守是肯定的事情。如果那样的话,不要说什么封赏了,自己就可能战死了。 基于这样的想法,白腾蛟谢恩退下。 然后是原马兰峪关总兵白广恩了。 他在看到白腾蛟的封赏之后,便息了自己也能封爵的念头。 心中多少有点后悔,谁知道建虏竟然败得那么快,朝廷大军一到,就被杀得丢盔弃甲。他都反应不过来,建虏就败了。也就是后面追杀建虏的时候,捞了一点军功而已。 圣旨宣读完毕,白广恩封剿匪总兵,从一品的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武勋从一品柱国。 原本确切地说,白广恩因为松锦之战的临阵脱逃,是属于戴罪立功,并且是副总兵,如今剿匪总兵是他实权,正二品,另外虚衔是从一品武官。 算起来,就是朝廷已经不再计较他那临阵脱逃之罪,算是已经戴罪立功,并且还升了一级。 那临阵脱逃之罪,一直是白广恩的心病,就怕朝廷新账旧账一起算。如今,他也算是放心了。 这个封赏,就是比不上前面的,但是实话实说,他其实也满足了。 圣旨中还提到了,他的剿匪总兵麾下人马,是要扩军的,兵力强一些,回头再立军功就是。 这时候,吴三桂的脸色就很难看了。 从前面这些人的封赏看出来,重赏的程度是一个比一个低,他排在了最后面,已经可以预见,他的封赏应该是最差的了。 想明白这一点,他的心情就变得非常不好。早知道如此,就该强硬装病不出战,看这一战的结果还会不会这么好! 心有怨言之下,他转念一想,要不,趁这个机会挪下位置,调任山海关总兵,离开已经是前线的宁远总兵,那也是好的。 这么想着时,就听到叫他的名字上前领旨了,于是,他收拾下心神,连忙出列听旨。 结果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心愿只是达成了一半。 没错,崇祯皇帝撸掉了他的宁远总兵一职,并且和白广恩一样,也升了一级,成为从一品的武官,但关键问题是,皇帝竟然同样封了他为剿匪总兵。很明显,不留他在山海关这边,而是要去和流贼打仗。 这一下,他有点急了,并不领旨,连忙奏道:“陛下,末将一直深受皇恩,愿领本部人马驻守边关前线,抵御凶残的建虏。” 言外之意,就是我自己愿意讨最苦的差事,面对最穷凶极恶的敌人。 他这个话,从表面上来说,似乎是忠心耿耿的表现。 然而,崇祯皇帝听了,心中不由得闪过一丝厌恶,岂会不知道他内心真正打得是什么算盘。于是,便冷声说道:“朕已封忠贞侯为山海关总兵,总领山海关一线兵事。你部骑兵,最适合追剿流贼,此事,朕意已决!” 吴三桂一听,不由得傻眼。 他又不笨,一听崇祯皇帝的这话,立刻就明白,原来崇祯皇帝早就有安排,趁着这次出征的机会,趁着这次大捷的威望,把他给调出来就不放回去了。 怎么办? 吴三桂才不想去打流贼,但是,此时此刻,他发现他又无法可想! 心急之下,抬头看着崇祯皇帝,忽然感觉到了崇祯皇帝盯着他的那冷冷目光,顿时心中又是一凉,他立刻回过神来,如果自己还不领旨的话,恐怕结果就更难预料了。 大胜之威下,吴三桂有点扛不住崇祯皇帝的威势,最终不得不领旨谢恩! 归根到底,是因为如今的崇祯皇帝,已经不用再只依靠关宁军了。白杆军、勇卫营、京营,皆是强军,蓟州之战就已经证明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