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当时安置难民时他就细细研究过耕种一事,这样才能安排好时间,还得给他们发放农具种子呢。
其次有些士兵在当地娶妻了,一家人就在军营附近开垦荒地种田,后来人数多了,田地多了,农忙时安王也会命一些士兵帮忙耕作收获,自己也去地里看过。
所以听说了方瑜研究出了一种可以提升翻地速度的农具后,安王十分高兴,也约定了年后去他的实验田看看,若是可用,他可以先在燕云之地推行这种农具。
方瑜也十分高兴,他还太年轻,只有二十岁,他的研究在工部不受重视,他研究的农具根本得不到推广的机会。
如今安王给了他推广的机会,若是能在燕云之地大获成功,那就有了推广全国,造福万民的机会,他的梦想也就能实现了。
一顿饭吃得宾主尽欢,安王和睿王告辞出府,因着两家王府在不同的方向,无法同行,也就各自上车回府了。
回王府的路上,安王坐在马车里感叹:这次回京可真是收获满满。自从娶了自家王妃这个福星后,这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好事是一件接一件。
婚前祭祖时慧明法师说的真对,得此佳妇,日后必能得偿所愿,还是本王有福气啊!安王爷得意地想。
回到王府后,正好宣平午间小憩刚起,安王一边被何清伺候着洗漱换衣,一边说起了今天的经历,着重夸了夸大长公主家的瑾瑜两位公子。
“这才是朝廷和百姓需要的人才,这不比每天写些无病呻吟的酸诗和华丽空洞的骈文辞赋的所谓才子们强多了?”安王最后总结道。
从前写过很多酸诗和骈文的安王妃表示受到了伤害。他是无心之言,不生气!宣平安慰自己。
宣平说道:“那有什么办法?科举考试就考这些,朝中上到君王,下到群臣就推崇这个,不学怎么办,不学无法入仕,无法入仕那有再多的想法和抱负也不能实现。便是这瑾瑜两位公子也是学这些才能考中入了工部,有了实现自己想法的机会。”
安王收拾好后,何清带着人拿着东西退下了,屋里就剩下夫妻二人,安王来到宣平对面坐下,“所以我说我朝的科举是有问题的,你看选上来的都是什么货色?”安王殿下又想起了燕云之地的那些昏官庸官。
“这倒是真的,让一个诗人去做地方父母官,那绝对是当地百姓的灾难。”宣平赞同安王的观点,“朝廷和百姓真正需要的是实干家。”
“这科举制度该改改了,实干家也得浪费时间去学那些没用的东西,在考场上还不一定能考过那些专门研究诗辞的,得埋没多少人才啊?”安王说道。
“那夫君可就得努力了,你登上高位才有希望改变这一切。”宣平说道。
“宝儿与夫君一起努力好不好?”安王带些撒娇意味地问道,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她。
自从婚后两人感情越来越好,安王在宣平面前就一改往日威武霸气的高大形象,变得接地气起来。
“好!”宣平最受不了他这样子,他这样看着你,这么问你除了说好还能怎么办?